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论文(精选9篇)(第9页)

本文共计339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结语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不断丰富,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从天地万物的自然生长中得到启示,主张无为而治。道家思想对自然环境的态度是现代生态美学观念的起源,劝诫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道家美学思想提出较早,与现代文明有所偏离,但其核心思想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反对人为改造自然,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借鉴的美学精神。只有做到顺应自然、因势利导,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靳瑞宏.道家生态美学观略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1):47-50.

  [2]李建春,刘惠.生命与自然的欢歌--道禅中的生态美学智慧[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93-95.

  [3]孙琳.先秦道家哲学中的生态美学观念探轶[J].卷宗,2014,(10):615-616.

  [4]张红梅.《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现状[J].学理论,2017,(2):92-93.

  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论文 篇7

  摘要:

  中国“竹”文化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他们的精神世界紧紧相连。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亟须深入推进之背景下,探讨中国“竹”文化中的生态美学问题,具有明显的创新价值和意义。生态美学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人与自然在理论上的关系和谐,对当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本文从生态美学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竹”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生态美学思想,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美学相联系,深入剖析“竹”文化中的生态功能、审美功能等,将“竹”在自然环境保护上的作用与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互相渗透,发现“竹”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保护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竹”文化具有园林景观、楹联匾额、诗歌作品、丹青绘画等多种形态,在理论内核上体现出了儒家“至善至美”的生态审美理想及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审美境界,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智慧一脉相承。因此,发掘中国“竹”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不但有利于深入实现竹子的生态保护功能,而且有利于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

  竹文化;生态美学;环境保护;生态文明

  一、问题的提出

  不可否认,“竹”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尤其是它对于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及精神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竹”一方面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字、生产、文学、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即使是平常百姓也对“竹”情有独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一件与“竹”有关的重要东西;另一方面,竹成为“人”的品格和高尚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坚贞、谦虚和气节,它的内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与品格,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国“竹”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的精神世界相辅相成,没有任何一种植物能如“竹”一样对中华文明产生了这么深刻的影响。然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竹”文化与其他植物文化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不仅体现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价值,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那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特殊关系及环境伦理哲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仅研究“竹”的自然属性,还应发掘“竹”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生态美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新世纪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不断遭受人类中心主义的挑战,但在整体上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的掌控欲望越来越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这在理论根源上可以追究于人类中心主义。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场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但是,我们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时候,在理论上却又不小心划入极端的“生态中心主义”,以致不但未能扳倒“人类中心主义”,相反“生态中心主义”自身的缺陷却暴露无余,因为它将自然生态的利益放在首位,力图阻止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否定现代化与科学技术的贡献,而这显然是行不通的。生态美学以生态人文主义为哲学根据,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保留了其中内在合理的“人文主义”内核,而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对自然利益的过分强调的同时保留了合理的“自然主义”内核。由于生态美学超越“二元对立”的西方审美哲学范式,人与自然在理论上达到了和谐,对于今天正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而言,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生态美学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竹”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美学相结合,剖析“竹”文化中的生态功能、审美功能等,将竹的物质资源价值与精神文明价值相交融,把竹在自然环境保护上的作用与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互相渗透,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对于改善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通过“竹”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研究,深化人与文化环境关系的内在联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寻求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方式方法,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