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正文

矩阵式项目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方法论文

本文共计40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矩阵式项目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方法论文

摘要:

传统科研院所的研发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基本为纵向管理,由行政体系来实现项目资源的调配,项目之间人力资源协调困难,很难发挥多任务跨部门的协调。多个重大项目同时开展,各种资源紧缺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如按原有的资源分配方式,每个项目单独组建一支队伍,则必然導致人力资源紧缺的矛盾,并带来同一专业在一个单位内部的竞争,从而导致各种矛盾难以解决和协调,影响重大项目的进展。因此,引进和实施矩阵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提高各项目工作效率迫在眉睫。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和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在管理思路和管理架构上有很大区别,绩效分配也有很大不同,绩效管理的建立和执行效果会影响整个项目管理体系的效果。

矩阵式项目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方法论文

关键词:

矩阵管理 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 考核

  国际上公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建设项目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发展基本上由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为传统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从60年*开始,国际上很多人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建立了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以美洲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由于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发展迅速,项目数量急剧增多,项目管理团队急剧增加,相关利益方的冲突不断增大,参与项目各部门之间存在壁垒,人力资源调度不灵活,项目成本居高不下,在降低项目成本等压力不断上升情况下,迫使管理者需要寻找一种管理复杂多项目的科学方法,矩阵式项目管理方法应运而生。

1 矩阵式项目管理介绍

  科研单位大部分延续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职能式管理,各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担任项目经理的职责,在项目执行中具有充分调动资源的权力,这种方式对于单一科研任务管理是有效的,对于由多部门共同承担时,部门间资源调配不充分等问题就会暴露,为解决此问题,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被很多科研单位广泛的使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是结构形式呈矩阵状的组织,项目管理人员由职能部门派出并进行业务指导,受项目经理直接领导,矩阵式管理模式弥补了职能式管理的弱点,加强了横向协调,是目前项目管理上采用较为广泛的管理模式。

2 绩效管理方法概述

  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三位一体的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侧重于判断和评估,强调事后的评价,只在特定的时期出现,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单位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这是错误的。如何打破这种困局、解决困扰,选择适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是现在急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绩效管理的基本工具,主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积分卡(BSC)、360度法和目标管理法(MBO)。

  KPI遵循的是“二八原则”,就是20%的人员创造了80%的成绩,且能够抓住关键要素,节省成本和管理资源;BSC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4个角度量化可考核的指标与目标值,保证企业执行率;360度法是全方位考核法,涉及多个领域,对考核者个人职业能力给出正面评价;MBO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方法,以目标达成为最终考评标准,具有反复性、循环性。

3科研单位绩效管理方法分析

  3.1传统绩效管理方法

  国际上流行的绩效管理方法均源自企业中项目管理,在科研单位中使用存在一定水土不服。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仅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忽视了绩效管理中的其他环节,很容易将单位领导和绩效管理者推到项目执行人员对立面。传统的科研单位对员工的绩效管理采用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往往来自于人事部门,且不公开;考核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对员工思想、战略发展关联度极低,存在周期性反复,且只和年终奖挂钩,结果只能出现“老好人”和“考核胜利者”,考核只关注“人”而非“事”,缺乏公平公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