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论文
本文共计24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论文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问题。现代教学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否则,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学习上完全依赖老师,课堂教学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就是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领悟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不是老师可以袖手旁观了,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老师提出学习内容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想学会什么?”“我应该学会什么?”“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次上,学生已习惯了被动地回答问题,一下把课堂教学以教师提问为主转为以学生发问为主,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实现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即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形式
历史课最怕就是变成了老师的满堂灌。老师在上面讲得激情洋溢,下面的学生本来对历史懂得就不多,又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就会慢慢地游离课堂之外,开小差,看课外书,甚至打瞌睡。这样,老师即使才高八斗,讲得再好也是没用,而且也违背课改精神。但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呢?光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是远远不够的。
1.鼓励学生讲历史故事,营造学习历史的良好氛围。
上课时要求学生讲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故事,课前给学生布置个小任务,让他们回去找资料,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上课时,由于准备充分,图文并茂,情节具吸引力,学生听的非常认真。通过这个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开始参与到课堂上来,变得大胆主动,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营造了很好的学习历史的氛围,学生都发现历史很有趣,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所以上课时注意力都高度集中。
2.通过历史剧的表演,“再现历史”,领悟历史。
历史课上,让学生表演历史剧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让过去的历史“再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剧情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促进对历史的思考。
3.让学生参与历史是非问题的讨论,能形成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培养历史思维。
如在学完秦的统一后,提出问题;如何全面评价秦始皇呢?我启发他们,不妨总结一下,秦始皇对历史作出哪些巨大的贡献,这是他的“功”,而他又犯下哪些阻碍历史发展的过失,这就是他的“过”,然后试着去比较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恍然大悟,纷纷发言,有的站起来褒扬秦始皇前所未有的功劳,有的站起来斥责他的残暴。等学生都发言结束后,我又问他们,他有功但也有过。到底是功大还是过大呢?学生各执一词。于是我及时地补充了一些材料,就是史学界公认的,该如何评价一位君主的大致的标准,如,看他是否促进国家的统一,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等等。我让学生用秦始皇的功过来对照这些标准,自己来定夺。最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秦始皇是一个对历史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他功大于过。而学生通过这次讨论功过是非的,也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在平时的课堂上,遇到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从不放过锻炼学生的好机会。让学生参与讨论,不仅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历史思维得到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