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建造合同实务中的公道运用

本文共计50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建造合同实务中的公道运用
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终极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本钱加成合同,是由建筑承包商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这里所讲的建造承包商,是指根据合同为客户建造工程(或大型资产)的。由于建造合同中的资产大多体积大,造价高,建设期一般都要跨越一个年度,有的长达数年。作为建造资产的企业,针对建造合同中资产的特点,如何正确及时反映企业建造工程过程中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完工百分比法。本文将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对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履行建造合同实务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完工百分比法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进和用度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合同收进应与为达到完工进度而发生的合同本钱相配比,以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进、用度和利润。这种方法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合同进度及本期业绩的有用信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进和用度的条件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只有在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时,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进和用度,反之,则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进和用度。

  二、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步骤

  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就是如何根据该方法确认合同收进和用度,具体包括两个步骤。

  (一) 确定建造合同的完工进度,出完工百分比

  《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规定,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合同收进和用度,确定合同完工进度可以选用下列三种方法:

  1、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本钱占合同预计总本钱的比例。该方法是确定合同完工进度较常用的方法。其计算方式为: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本钱/合同预计总本钱×100%

  2、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该方法适用于合同工作量轻易确定的建造合同,如道路工程、土石方挖掘、砌筑工程等。其计算公式为:

  合同完工进度=已经完工的合同工作量/合同预计总工作量×100%

  3、已完合同工作的丈量。该方法是在无法根据上述两种方法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技术丈量方法。这种技术丈量并不是由建造承包商自行随意测定,而由专业职员现场进行测定。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建造合同,如水下施工工程等。

  (二) 根据完工百分比计量和确认当期的合同收进和用度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进和用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进=(合同总收进×完工进度)-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收进

  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合同总收进-合同预计总本钱)×完工进度-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毛利

  当期确认的合同用度=当期确认的合同收进-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以前会计年度预计损失预备

  需要说明的是,完工进度实际上是累计完工进度,因此,企业在运用上述公式计量和确认当期合同收进和用度时,应分别建造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处理。

  三、企业在运用完工百分比法时应留意的

  (一) 选择适合本企业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方法。通常,对于合同工作量轻易确定的建造合同,如道路工程、土石方挖掘、砌筑工程等,企业可采用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但在实务中,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选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本钱占合同预计总本钱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这种将完工进度与本钱挂钩,有利于收进与本钱的配比以及各期会计利润的平衡,但也意味着完工进度可以由企业内部控制,使有些企业可利用本钱人为调节收进和利润,不能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的经营成果,因此,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完善内部本钱核算制度和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及报告制度,做好本钱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正确计算合同本钱,使本钱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二) 正确确定各项建造合同的会计核算对象。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建造合同有其多样性,通常,建造一项资产要签订一个合同,有时,建造数项资产只签订一个合同,或者为建造一项资产或数项资产而同时签订一组合同。在上述情况下,对同一企业来讲,确定不同的会计核算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核算结果。因此,为了正确核算建造合同的损益,防止人为操纵利润,一般情况下,企业应以所订立的单项合同为对象,分别计量和确认各单项合同的收进、用度和利润。假如一项合同包括建造多项资产,或为建造一项或数项资产而签订一组合同,企业应按《企业会计准则—建筑合同》中规定的合同分立和合并原则,正确确定建造合同的会计核算对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