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论文(精选9篇)(第10页)
本文共计339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竹”文化的生态美学形态
“竹”拥有的颜色美、姿态美、声音美等特征,使其成为景观建造领域不可或缺的理想植物,它不但可以以竹造景来营造独特的审美环境,还可以烘托品位高雅的文化氛围。它的生态美学形态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园林景观形态
在中国园林设计中,“竹”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秦始皇在咸阳兴建“上林苑”时,就派人从山西云冈选上佳竹子,竹子造园艺术从那时开始萌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私家园林的大量兴起,中国园林进入发展时期,据《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北魏时期洛阳的大量私家园林中相继出现“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景象。唐宋两代的竹运用最为广泛,北宋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中专门描述了董氏西园、刘氏园、归仁园等10座宅园的竹景观。南宋周密的《吴兴园林记》中提到吴兴的尚书园、丁氏园、倪氏园等三十几座宅园中几乎园园有竹。明清时期,竹子造景成为江南园林的一大特色,苏州的拙政园竹径通幽、沧浪亭竹柏交翠、狮子林密竹鸟啼以及扬州的个园等都成为竹子造园的典范。由此可见竹在园林造景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其独特的自然之美可以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从而形成优雅惬意的景观,让人赏心悦目。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中讲究“以画入园,因画生景”,将竹与园林中其他的建筑或自然景观相互搭配,形成别样的画面,也是竹子造景的重要方式。竹与亭台楼阁的搭配体现了空间上的艺术,在生硬、单调的建筑物周围植竹,不仅可以使其色彩和谐,更加可以使灰色的墙体展露一丝柔和与生机,营造一幅水墨画般的意境。在园林中,我们常见蜿蜒曲折的长廊边有一丛绿竹随风摇曳,透过墙上的石窗欣赏绿竹,就好像一幅自然形成的国画,栩栩如生。竹与山石、湖水组景也是我们在园林中常见的景色,竹与假山石头的搭配,体现出层峦叠翠的山林之美;在水边植竹,竹子的倒影映在湖水中又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独特画面,更能表现出“水可净身,竹可净心”的崇高意境。
(二)楹联匾额形态
“竹”文化的另外一个生态美学形态就是楹联匾额。楹联匾额,虽然以园林景观的点缀而出现,但是它所具有的独特意蕴,常有画龙点睛之作用。在楹联中,有很多描写竹在风雨中声音之美的,如“风过有声留竹韵,月夜无处不花香”“风前竹韵金轻戛,石罅泉声玉细潺”“石含太古水云气,竹带半天风雨声”“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这些楹联将竹在风雨中的声音比喻成乐器演奏,让人在翠竹环绕的环境中产生联想,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也有描写竹林清新幽静韵味的,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竹衣”“千山夜静香林月,万壑凉生竹阁风”“山静竹生韵,池清兰自香”等;还有更多的是表达竹虚心、坚韧的高尚品格的,如“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劲节生来瘦,高材老去刚”“竹青怀素志,梅老秉芳心”“菊兰金秋傲霜轻冷,梅竹隆冬斗雪抗寒”“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此人如碧梧修竹,其志在流水高山”“胜赏寄云岩,万象总输奇秀;青阴留竹,四时不改茏葱”等。楹联是“竹”文化独特新颖的表现方式,它不但可以描绘阐释园林景观,融入不同的自然环境,可以产生不同的意境,更是竹文化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匾额可以体现景色的典型特征,还多角度且直观地将虚实之景表达出来,并书写具有感染力的意境。例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取苏轼的“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意,与庭院内青葱潇洒的翠竹交相呼应,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北京集秀园的“师竹轩”周围绿竹环绕,故取白居易“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之意,命名为“师竹轩”。用竹来命名景色也能够体现出浓厚的竹文化韵味,例如苏州狮子林的“修竹阁”、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曲园的“小竹里馆”和北京紫竹院的“江南竹筠”“斑竹麓”等,使游人仅仅看到景名就能够感受到其中绿意萦绕、清新雅静的景色。
(三)诗歌作品形态


关于民事伪证制裁难小议
全面看待事物高考满分作文(通用17篇)
医改新形势下的医院预算管理论文
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技术论文
矩阵式项目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方法论文
大数据架构下的文献资源管理应用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论文
中国农田水利管理的不足与防洪抗旱策略论文
如何看待面试应征者
把公关作为战略看待
猎头谈职场中的末位淘汰生存法则介绍
傣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
浅析体育舞蹈市场的营销模式管理论文
浅谈中国舞蹈表演在戏曲艺术中的借鉴与吸收
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思路探析
谈舞蹈创作中的环节问题
幼儿舞蹈教学开展策略论文
体育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专舞蹈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