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小学审美教育音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0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实,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经典名曲的理解都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的发掘,因为作品中注入的那种来自作者的真、善、美,才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优越材料、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三、加工教材,创造课堂教学之美

  叶圣陶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个性化地使用教材,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对教材进行增、减、重组,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1.开发教材,让教材与实际结合

  教师要重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同样的教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背景、不同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加工教材,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潜力。例如:歌曲《其多列》是一首表现孩子们结伴上山砍柴、拣竹叶时演唱的歌曲。学生刚入学,认识的字很少,这首歌曲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同时城镇学生对歌词大意与场景也很陌生。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把内容调整到学期末教学,效果好多了。

  2.补充教材,衬托文本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让教材与学生的生活与认知规律靠拢。例如:《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是动画片《三只小猪》的主题曲,儿童在欣赏、观看动画片时,最关心的不是三只小猪的快乐、也不是大灰狼的仓皇,而是其中的矛盾冲突。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设计教学,充分展开和突出这个环节的教学,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

  3.个性化教材,让课堂更加实在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师生的特长之处,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设计个性化教学。如:在教学第四册《跳起舞》中,班级学生或者老师就有跳舞的特长,在教学的设计中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这个特长,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现场表现新疆舞蹈,然后大家一起学、一起玩,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发。

四、走出教材,让课堂散发生活之美

  音乐之美只有融入学生生活,才能对心灵产生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生活素材,营造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味音乐教材之美。

  1.让教学生活化

  在课堂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内容的补充。如:在教学合唱歌曲《钟声叮叮当》时,我联系生活发现:合唱声部的钟声很像中国寺庙的撞钟一强一弱有规律地响着,而主旋律的钟声像是模仿教堂的排钟,有起伏地敲着,非常动听。于是我以聆听模仿有规律的撞钟声为切入点,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合唱声部也是来源于生活,也是生动形象的,最后学生不仅爱唱合唱声部了,而且把钟声的高低、强弱模仿得淋漓尽致。接着让学生聆听像音乐一样的钟声和美妙的歌曲,再启发学生理解音乐、想象音乐。如:“音乐钟在跳优美的舞蹈”,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音乐6/8拍的节奏美;“音乐旋律的起伏像弧线一样美”,通过动作、画一画来充分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的美,最后歌曲主旋律的演唱水到渠成。

  2.走出课堂

  针对音乐教材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走进大自然与社会,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如我们可以根据地方音乐文化习俗,选取恰当的角度和材料,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富有特色的教学。例如:海南是黎族少数民族的聚集地,黎族人在“三月三”跳起竹竿舞,音乐教师把竹竿舞蹈带进课堂,或把学生带到节日聚会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上一堂生动的音乐课;“舞狮”是南方逢年过节及各种喜庆场面都能见到的壮观场景,在第一册《过新年》中,可以让学生扮成生龙活虎的小狮子,滚、爬、踢、打地表演狮子。北方的《过新年》就可以“扭秧歌”,听听秧歌节奏,学学秧歌舞,学生乐在其中。北京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可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听国歌唱国歌,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歌响起时雄壮威严的气氛等。

五、提升教材,让课堂闪现生命之美

  1.让思维与情感飞翔

  音乐什么是对生命本身的润色,是生命火花的闪耀。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尊重学生的情感与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每一个生命的火花绽放,让音乐促进每一个生命的茁壮成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