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 正文

(精选)计量经济学论文14篇(第9页)

213 次下载 26 页 4535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数院校普遍采用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和上机实验报告成绩加之平时课堂表现以及出勤相综合的考核方式,理论课考试成绩占较大比重。这种考核方式的设置很难真正检验出学生在具体问题实验操作当中对计量模型运用的掌握程度,更多学生产生应试心理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的,在理论考试上花费大量时间背理论公式,忽略上机实验课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实验教学环节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当前国内各高校《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课程环节的安排一般都不尽合理,就烟台大学为例,实验教学共16课时,每4课时为一次课。目前大多院校计量经济实验采用Eviews软件操作,由于Eviews等软件界面语言为英语且专业性较强,需要教师进行软件认识的初步讲解,所以占用第一次课(前四个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软件的操作。实验课课时过少使得课程任务主要是完成验证性实验,仅作为对既定的假设利用简单的理论验证方法进行补充性的验证,而并非从经济问题选题出发通过数据搜集、方案设计、分析操作以及研究验证等一套完整的探索性实验,所以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

  (六)实验课程软件运用不够多元化

  计量软件的运用掌握是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只有对计量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充分掌握,学生才能达到利用软件进行计量模型设计、数据分析、模型估计和假设检验等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基本标准,所以恰当地选择软件对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尤为重要。目前,被广泛运用的计量软件主要有STATA、Eviews、SAS、SPSS这四种,每个计量软件都具备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所以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处理的具体问题的性质去选择使用不同的计量软件。但目前普遍看来各高校计量实验课程中仅选用一种软件进行讲授,缺乏对多软件的综合教学,尽管可以满足学生对基础的计量实验的学习,但对于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方法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局限,也不利于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多元化理解把握。

  (七)数据库匮乏导致实验内容重复化

  实验数据是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的基本前提,因为学生人数较多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及兴趣方向提供不同的实验数据,所以多数院校都存在着数据库匮乏,难以满足部分学生的数据需求,以至于学生根据有限的数据去选择实验的内容和方向,不但不利于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兴趣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进而导致学生选题随意,并且为方便数据的处理,在实验课程的.不同操作中仅选用一组数据,使得实验内容重复,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数据分析处理等方式。

  二、《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整体改革意见

  (一)合理规划整体教学方案

  1。提前做好学科之间衔接,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经济学本科生在进行《计量经济学》学习之前必须对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统计学以及宏观微观经济学等学科基础内容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前期的课程与《计量经济学》必须保证紧密恰当地衔接,同时在先修课程的考核方面应提高难度,以确保学生拥有更扎实的理论和经济基础去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对于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复杂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过程的讲解,同时,在理论讲解中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更易于学生对计量经济理论的把握。2。改进课程模式,协调理论与实践课程实验教学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掌握来讲十分重要,因此增加上机实验课时是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尽可能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使上机实验与理论课程相平衡,进一步丰富实验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实验对计量经济理论的运用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同时应将理论课与实践课交替安排,以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将理论知识通过上机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充分练习达到掌握实际操作的流程并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3。加强经典案例的运用,提高教学趣味性为避免理论教学中一味地进行公式推导和理论讲授而使课程枯燥难懂,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相应部分选用合适恰当的案例辅助《计量经济学》教学。在案例的选用方面,既要选用针对性较强的典型案例以便明确理论的特点,又要基于学生专业背景选用贴近现实的经济问题作为案例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计量理论配合案例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进而融会贯通,将抽象的经济理论带入到实际案例中进行分析与探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