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 正文

(精选)计量经济学论文14篇(第10页)

215 次下载 26 页 4535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加强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

  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真正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培养运用计量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应根据课程内容重要程度以及难度合理分配课时。具体内容方面首先应包括对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录入以及分析的方法。其次应该在线性回归分析、异方差检验、序列自相关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随机变量与虚拟变量等重点内容上相应增加课时,以便进行充分的实践练习并加深理解掌握程度。最后应根据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实际掌握情况增加选做内容,例如OLS估计、滞后变量等部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注重研究型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大多院校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仅仅侧重于对结论的验证。所以在《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中应适当增加研究型实验的教学,将综合性实验列入实验内容当中,使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流程完成模型的假设估计以及检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及处理具体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经济数据处理分析和整体设计、组织探索方面的水平,提升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创造力。3。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学环节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对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在课前准备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提前发布实验任务,还可以利用网络准备教学案例和实验指导资料上传邮箱或教学平台等方便学生随时下载查看。在上机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控制技术进行实验过程演示。在实验课后,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对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沟通,也更方便学生进行课程的反馈。

  (三)丰富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标准对于普遍学生而言是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最根本直接的驱动力,因此丰富考核标准能够更加直截了当地达到课程改革的效果。在注重理论课程闭卷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基础上增加对上机实验考核以及课堂表现程度考核的比重,避免较为单一的考核标准难以真正培养和检验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的综合能力水平。一方面应着力提高上机实验所占权重(实验成绩单独计分情况下应提高上机实验学分),提升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互动情况以及实验作业完成程度综合得出平时成绩,以便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优化实验教学的外部条件

  1。任课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学习当前在我国能承担起《计量经济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十分有限,现有的教师虽然在计量经济理论上已经有所建树,但在实验教学方式方面仍有相互取经借鉴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所以应当定期组织《计量经济学》任课教师各高校间互相走访交流经验并参加学术交流会,以提高我国《计量经济学》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加强计量经济专业人才培养,以壮大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团队。2。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学生适用实验教学课件由于教材内容琐碎复杂不易理解,所以教学课件对于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辅材料。教师在编制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对课程理解程度,尽可能使课件内容既突出重难点又简明易懂。在实验教学课件中,应该详尽地突出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发挥教学课件的清楚明了的指导作用,更有助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整体理解以及对实践内容的掌握。3。完善实验教学基础条件首先尽可能调整课程人数,实现小班授课能够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分成两个实验教室上课,尽可能缩减课堂人数,更方便学生观看示范教学演示的过程。其次,实验室计算机内应提前安装好Eviews等计量实验软件,可节省学生每次课前安装软件的时间用于实验操作。最后,计量实验过程中应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畅通,以便学生搜集实验中所需的数据材料等。目前,《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应用性的学科性质也愈发彰显。对于《计量经济学》人才培养标准方面,既要求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又强调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所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十分关键。根据当前多数高校课程开展现状进行具体问题分析,并结合《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给出相应改革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对课程切实的改进,完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