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论文(集合)(第3页)

本文共计373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应用问题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当学生从内自发产生这种学习动机后,才会有研究学问的取向。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时,选取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浓硫酸性质”的教学中,引入“黑面包”实验,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产物会变黑?”“为什么产物会是面包的形象?”“反应过程中为什么有奇怪的味道?”等等,让学生通过现象来预测浓硫酸的性质,最后由教师补充答疑。通过这样一个既充满趣味性又包含教学重点内容的实验,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化学知识,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问题

  新课标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自我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化学课堂,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立足于实际,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灵活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论文3

一、高中化学苏教版“阿司匹林”的教学要求与教学侧重点

  “阿司匹林”主要出现在三个模块中,在“化学与生活”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中,介绍了“阿司匹林”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以及发展历史,要求同学们了解“阿司匹林”的基本原理。对于“阿司匹林”能够有基本的了解认识就足够。在首次的教学中,基本就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在“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有机药物的制备”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在于让同学们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结合有机物的原理和概念,了解怎样用原料合成“阿司匹林”。教学应该主要侧重于“阿司匹林”的合成理论探索。并且把“阿司匹林”作为以后有机物学习的基础,知道氯苯合成药物的原理。了解人类合成有机药物的思路:提取有药效的药物后进行结构分析,然后进行药物的合成。希望能激发学生有机物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在“实验化学”专题七课题二中,主要是学习“阿司匹林”的合成与提纯,“阿司匹林”的化学特性,药效,学会阿司匹林的基本合成方法。其中这个专题的主要侧重点是对实验操作的学习。制备好“阿司匹林”。相比较其他两个模块,实验模块是在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上在能进行。让学生学习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原理,同时学好晶体洗涤、吸滤瓶这些实验装置的操作。同时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基本实验操作,比如称量、溶解、加热、结晶、洗涤、重结晶等。

二、三个模块内容的知识点比较

  在高中化学苏教版“阿司匹林”学习的这三个模块的知识点上,各模块之间虽然互相独立但知识之间还是互相独立。了解每个模块知识的异同点可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更深一步对“阿司匹林”的理解。共同点主要体现在都给出了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结构简式,还有“阿司匹林”的基本疗效。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化学与生活”中提出“阿司匹林”是肠溶片,利用水解后产生水杨酸起到医疗作用。而在“化学与技术”中合成“阿司匹林”主要是因为水杨酸酸性、刺激性过强,为了减少对人体的刺激。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对“阿司匹林”的医疗原理解释的侧重点不相同。

  (2)在“化学与技术”中关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路径主要是以氯苯作为原料来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化学”中详细介绍了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水杨酸为原料来进行合成。因为不同的模块教学要求不同,所以造成了合成路径侧重的不同。

三、“阿司匹林”教学的内容安排

  在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要先对基本内容进行教学,可以避免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浪费时间。因为模块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联系,所以可以在共同点上先进行学习。在三个模块中都有对“阿司匹林”化学历史的讲述,因此可以在首次教学上对三个模块的有关“阿司匹林”史料进行综合后进行学习。在三个模块上,共同给出了水杨酸的结构简式,所以可以根据之前学习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官能团自己推测出水杨酸的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水杨酸的化学性质。达到熟悉水杨酸结构、性质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为以后“阿司匹林”的学习夯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学生推测出水杨酸的性质后,在提出水杨酸的官能团可以互相影响加强自身酸性,在医疗上造成刺激口腔和胃等不良问题。通过这个特点让同学们探讨解决的`方法及途径,引导出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这个化学知识。进而了解到“阿司匹林”的药效机理与制作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