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精选6篇)(第3页)

本文共计144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的思路是“集中识字——厘清脉络——聚焦对话—— 改写对话。”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厘清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 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提供学习单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想象人物对话。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 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 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 方旅行?

  2. 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 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 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 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2)交流易错音: “咱们”的“咱”是平舌音,“牙齿”的“齿”是翘舌音,“细嚼慢咽”的“咽”是第四声。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 “嚼”和“咽”的意思,进而理解什么是“细嚼慢咽”。

  (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 “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

  ① 指名学生读一读“作声”所在的句子。

  ② 引导学生想象捉迷藏的场景,从而理解“作声”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③ 指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蹭”。

  3.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边听一边想一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交流汇报:( )和( )在草堆里( ),红头不小心( )。在( )的帮助下,( )从牛肚子里( )。

  5. 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预设:惊心动魄、可怕、有惊无险

  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1.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

  (牛嘴)→( )→( )→( )→(牛嘴)

  (1)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2)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3)请学生根据路线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设计意图:

  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科学小贴士”,帮助学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3. 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2)相机出示“科学小贴士”,引导学生理解“反刍”。

  科学小贴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