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能”和“会”的对泰汉语教学

本文共计34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能”和“会”的对泰汉语教学

摘要:

能愿动词一直因其本身形式和意义的复杂对应关系而成为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汉语和泰语的能愿动词又不完全对应,有较复杂的交叉关系。这加深了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能愿动词时的认知难度。通过搜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易出现的能愿动词使用上的偏误,发现能愿动词“能”和“会”是偏误较多的地方,本文主要从“能”和“会”汉泰对比分析角度对泰国学生学习“能”和“会”的偏误进行归纳,为能愿动词的对泰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浅谈“能”和“会”的对泰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对比分析;能;会

  大多数的汉语学习者在刚开始接触并学习汉语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使用自己的母语来翻译汉语的相关词语或句子,这种盲目地翻译或对比有时会对汉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照搬母语的语序和用法来说汉语是很多学习者常常会犯的错误。而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汉语能愿动词和泰语能愿动词在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受到母语及目的语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能愿动词时就会出现较多偏误,尤其像“能”和“会”这两个能愿动词都可以翻译成泰语中的 “”,但是在语义和语用方面汉语的“能”和“会”与泰语的“”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这就成了泰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一、“能”和“会”的汉泰对比

  (1)在词义方面的异同

  在汉语中,能愿动词“能”可以表示“能力、允许、可能”,“会”则可以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某事、善于做某事、可能”。

  在泰语口语中,汉语能愿动词“能”和“会”都可以用同一个词“ ”来表示;如果严格按照泰语书面语的规范要求,则汉语“能”对应泰语中的“”,而“会”则对应泰语中的“”。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汉语中的“能”和泰语中的“”,仅仅在表示“能力,或具备内在能力、具备内在条件”方面是相同的,除此之外,汉语“能”还可以表示“条件、用途,许可、允许、推测、可能性”,泰语中的“”则无法表示这些意思。汉语中的“会”和泰语中的“”在表示“懂得怎么做或有能力做”以及“意愿”的时候是相同的,汉语中的“会”还可以表示“推测”,泰语“”无此意义,泰语“”可以表示“条件、用途”,汉语“会”无此意义。

  (2)在用法、结构方面的异同

  首先,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汉语中的“能”和“会”都可以只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在句子中可以直接放在实意动词前面,但是在泰语中,口语可以用“”来同时表示“能”和“会”,放在实意动词后面,书面语中,标准用法则是实意动词的前后各加上一个表示能愿意义的助动词。

  其次,“能”和“会”在表示肯定、否定以及疑问时,汉语和泰语的主要区别如下:

  1、陈述句语序不同

  汉语的语序是:能愿动词+动词/动宾短语,泰语的语序则是动词/动宾短语十能愿动词。例如:汉语“我能用汉语写信”翻译成泰语是“(我写汉语信能。)”

  2、否定句中,否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

  虽然在汉语和泰语中都是用“不”来对能愿动词表示否定,但是汉语中的“不”要放在“能”和“会”的前面,后面加上实意动词或动宾结构,泰语中则是实意动词或动宾结构放在前面,后面加上否定副词,最后加能愿动词。例如: “我不会说汉语”翻译成泰语就是“(我说汉语不会)”。

  3、双重否定格式的不同

  汉语中,可以用双重否定来加强肯定语气,泰语中虽然也有类似的用法,但是“能”和“会”的位置却和汉语不同,要放在句末,而不是像汉语一样放在两个否定词的中间。例如:“你不能不上课”翻译成泰语就是“(你不上课不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