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本文共计35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本文以语言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调整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语言经济价值,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问题 对策 商务英语
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引自《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商务交往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因此英语专业教育必须从培养单纯的语言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加强对急需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李盛等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进行过需求理论研究。莫再树提出运用语言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商务英语教育。本文以语言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完善学生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商务英语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一、语言经济学理论简介
语言经济学是基于西方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它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的。他在语言经济学领域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语言经济学一直沿用的概念并界定了其研究主题,即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的密切关系及语言的四个经济学性质,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成本(cost)和收益(benefit)及其相互关系,由此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语言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具有资本性质,可以增加个人收入。人们决定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到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作为一种经济投资,其成本表现为学成这门外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实物支出;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这门外语之后,使用该语言时间的长短和应用该语言的`广泛程度,以及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和效用。
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情况如何?怎样提高其经济价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效益,我们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妨碍了商务英语经济价值的实现。
1、教学内容
首先,商务英语教材中的部分材料内容还是20年前的老模式,没有及时地更新,跟现代商务交流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其次,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课程群仍然不够丰富。由于独立学院没有像职业技术学院那样分设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只有商务英语听说、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几门核心课程的支撑,尤其是缺少一些商务实践课程,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无法融入商务英语的交流环境,无法形成全面的商务英语教育模式。
2、教学模式
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仍然缺少实践,课堂上仍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传授,将大部分交流实践放在课后进行,教育出来的学生还是只会考试,难以进行实际有效的商务交流,无法达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无法实现人才的市场价值或者人才的市场价值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