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国秦汉时期儒家法律思想
本文共计56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有关我国秦汉时期儒家法律思想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形成与内涵儒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学派。从出土的简帛文献中来看,道、儒两家为先秦显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日“世之显学,儒墨也”。儒家学说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两大阶段. 即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学派的儒家. 但先秦儒家思想的系统化已经标志着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把恢复周礼视为最高的德行.注重道德教化。孟子的思想体系与孔子基本相同,被称为孔子的继承者。苟子的思想,基本体系源于孔孟.但有较大变化.他更注重法的作用.是儒法合流、礼法统~ 的先行者。总之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是西周的“礼制”和“明德慎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仁”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之一。孔丘的“爱人”有亲疏之分,必须从“亲亲”开始,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爱人”也有等级之分,等级不同,“爱”的内容也不同.如在君臣关系中,他要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即使君使臣不以礼.臣也必须事君以忠.不但群臣之间如此,一切上下级关系也是如此。
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坚持“父子相隐”、“亲亲为大”原则。(3)提倡“德治”。德治主张以德服人,以德治理国家.依靠统治者品德的影响和社会教化而治国。“德治”在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主要继承了西周“明德慎罚”的思想。先秦儒家仁政学说必然导致“德治”的结果.史料记载‘.孑L子过泰山侧,有妇女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日:‘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日: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日:‘何为不去也?’日‘无苛政。’夫子日:‘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闭此即反映了孔子提倡“仁政”、“德治” 和反对暴政的思想。
主张“人治”。“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政息。??故为政在人。”儒家学派认为治理国家起关键作用的是人而不是法.法律是由人来掌握和应用的,人是把握法的主体,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与法相应以人为重,“有治人, 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 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二、秦律中的儒家法律思想分析秦朝统治者奉行法家学说,“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自商鞅变法以来,法家的指导思想一直在秦国法制建设中起着指导作用。秦律虽然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但秦律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一定影响,某种程度地表现出了法律思想的连续性与继承性。具体来说,儒家法律思想在秦律中的体现可从如下几方面来分析:
秦律对不孝的处罚体现了儒家法律思想。秦律规定家长可以以“不孝”的罪名请求官府处死敢于违背自己意愿的儿子(实际上不孝并不一律处以弃市),? 殴大父母,黥为城旦春。’今殴高大父母,可(何)论?比大父母。”殴大父母”及“殴高大父母”属于不孝行为。“教人不孝.次不孝之律。不孝者弃市,弃市之次,黥为城旦春。当黥公士、公士妻以上,完之。”儒家思想以孝为百善之先.大力提倡孝道,并把孝与忠即父权与君权相联系.认为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忠君。秦律对不孝之人进行法律惩罚,以维护君权统治,实际上也符合了儒家思想的要求。
由此可见.秦律吸收了儒家注重伦常的法律思想。
秦律中有关“非公室告”与“公室告”的诉讼制度也贯彻了儒家的宗法等级秩序思想。《法律答问》有“贼杀、伤它人为公室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不为公室告”的规定.也即父母对儿女盗窃自己财产的行为提出控告. 儿子对父母以及奴妾对主人肆意加诸自己的刑罚提出控告.属“非公室告”,宫府不予受理。还有诸如? 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告者罪已行,它人又袭其告之,亦不当听。”这些规定明显体现了儒家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思想精神。


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总结-学科论文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论文(通用5篇)
浅谈挫折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多媒体教学法在体育术科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体育教育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论文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浅议英语谚语的翻译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语的恰当使用论文
如何激发学习英语的乐趣论文
数控论文题目
英语听力突破教育论文
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独立学院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的研究论文
关于教育论文题目拟定写作分析论文
EMBA论文题目要求
英语教育论文题目参考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