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问题的解答(第4页)
6 次下载 5 页 9115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文学研究乃至更大范围的人文学术的研究,难以进行定律、公式形式的探究,一般是从对象的特性来加以阐明,这其实是一种误认。真正关键的是如何确立研究的范式。同样面对星空,星相学是从某一套哲学的、宗教的原理出发,对于星象或宇宙本原加以阐释,它可以拿出一整套的无法验证也无法证伪的理论系统;而在作为现代天文学的天体物理学,则每种假说都是在仪器观察作为材料,再进行数学推导来的。不同观点的相互辩驳几乎就是在公式的演算之中进行。在这里,面对的都是天文现象,不同的在于对其基本的把握方式有根本差异。
三、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问题的解答(第4页)
文学研究的复杂性是可以肯定的,不过这种复杂性主要不是因为文学如何复杂,而是因为文学是人为设定的概念,文学研究也是认为确定的范围和框架,文学研究很大程度上不是研究作为客观对象的文学如何,而是要表明什么东西是需要去思考,然后说明思考的方面、思考的结果,在这些关于思考的说明中,包含了主观情绪和立场,因此也就有对这些背景关系的合法性的证明或者部分的隐蔽,秘而不宣,在文学的言说中有着没有加以言说的文学之外的背景性内容。
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还有着方法论角度所致的视角、视野,不同地面对文学的方式,哪怕是面对的对象同一,也会看到不同的文学的状貌。丹尼尔·贝尔提出“,许多社会科学的大师们都在它们的论述中含蓄地运用了中轴原理或中轴结构的思想。……在《美国的民主》(引者注:托克维尔著)一书中,平等是说明美国社会中民主思想传播的中轴原理。对于马克斯·韦伯来说,合理化过程是理解西方世界从传统社会变为现代社会的中轴原理:合理的统计,合理的技术,合理的经济道德,以及生活态度的合理化。对于马克思来说,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的中轴原理,而公司企业则是它的中轴结构。对雷蒙德·阿伦来说,机械技术是工业社会的中轴原理,而工厂则是它的中轴结构。”
就是说,面对资本主义这一历史上新的社会形态,思想家们用了不同的思考框架来加以界定,进一步也就有对于所思考的对象的不同的思考和结论。
对于文学研究来说,把不同的文学研究者聚集在一起的一个动力是建构文学的秩序,即文学有若干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作家们所创作,各自的美学追求和思想倾向都会有出入,语言能力和语言特点也各不相同,在思考文学的时候,是把这些不同个体置于头脑中虚拟的整体中来把握的,因此也就是在整体秩序中来阐明所论对象的特点,并且考虑它在文学系列中的地位等方面。在研究中,理论上可以把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纳入到研究中来加以言说,这就是研究体现的包容性;同时也需要把其中的佼佼者单列出来,作为文学的标杆。两个方面其实是有很大矛盾的:前一方面是着眼于文学共性,后一方面则是要慧眼指陈优秀作品的突出特点,它是一般作品中鲜见的特质。因此,文学研究体现了一种矛盾的情形,往往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对象的重要性相关,也就是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往往是针对经典性质的作品作家,可是如果仅是这样的话,文学研究的范围就比我们现在所见的范围狭窄得多,事实上,文学研究可能涵盖的范围包括研究者自己也认为并非经典的类别。这里除了有一些是批评家作为反面对象提出,以对比经典作品的伟大,更多地还是作为系统建构的材料而提出的对象。如一位美国的学者指出的,“文学的连续性对其伟大来说是实质性的。在很大程度上,二流作家的作用就是保持这种连续性,提供一批子孙后代不一定阅读的作品,但所起的重要作用却是形成那些不断被阅读的作家之间的联系”。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几何证明中的辅助线,辅助线并非构图的一部分,也不是证明过程完成之后还需要保留的东西,而是为了方便思考而进行的一种辅助工作,一旦证明完成它的使命也就结束,可以抹去。这里文学研究的“抹去”不是简单地将它销毁,而是在一般的文学批评和阅读鉴赏中可以不予提及。
在文学研究中的对于作品秩序的建构,是整个文学秩序建构的一环。作为一种建构,也就是说在面对材料的过程中,也有对于材料的言说,是材料和对材料的阐释一起进入到文学研究的视野,文学材料成为佐证文学研究观点的工具,而作为材料的那些作品,在当初作者创作时是否这样考虑的一般就不去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