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的生态经济功能探析(第3页)
本文共计84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由此,整个系统可分为森林群、草原群、荒漠群与高寒群四大生物群区群(biomegroup),且各具过渡性的类型,共25个生物群区型,其中有9种草地类的生物群区型。基本上无植被的冰川雪原作为“0”型。草地在该系统中有下列9类:1.冻原/高寒草原(Tundra/Alpinesteppe):EGT=10—402.湿冻原/高寒草甸(Moisttundra/Alpinemead-ow):EGT>403.亚高寒草原(Subalpinesteppe):EGT=10—404.亚高寒草甸(Subalpinemeadow):EGT>405.森林草原(Foreststeppe):EGM<5,EGT=80—1006.典型草原(Typicalsteppe):EGM<5,EGT=40—807.温带半荒漠(Temperatesemi-desert):EGM<5,EGT=6—408.稀树草原(Savanna):EGT=60—1209.稀树干草原(Drysavanna):EGT=6—60
三、中国草地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
在气候的宏观控制之下,草地植被又受到地形、基质、潜水等地体因子的强烈作用而发生分异,表现为景观与植物群落类型的变化,而且影响到草地的经济利用与生产力。因此,根据草地景观(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基质、水文等因子的结合)的有规律重复出现的复合体及其能流与物流运转途径,合理地配置土地利用类型与管理方式,以发挥其最大或最佳的生态功能、生产潜力与经济效益,亦即可持续农业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optimizedecoproductiveparadigm)。这里所谓“优化”是指农林草(牧)系统的科学合理、高效优质、持续稳定、谐调有序;“生态”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关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地球物理过程;“生产”是指生产力与产业的形成;“范式”是指生态管理系统、区域性景观格局与功能带组合配置的范例。这种范式是因地因时而异的。在我国西北大致有五类基本的草地范式;蒙古高原草原范式,鄂尔多斯沙地范式,荒漠山地—盆地范式,黄土高原范式,农牧过渡带范式。
1.蒙古高原草原范式内蒙古高原是一片平缓起伏的辽阔高原,其上存在着几层夷平面。形成高原基面的低夷平面海拔高度大致在960~1000m上下,其上分布着地带性的大针茅、羊草、杂类草草原植被,是主要的放牧草地。1200~1400m的较高夷平面的高台地或丘陵顶部则为贝加尔针茅与旱中生杂类草的草甸草原,草被高大丰茂,但因远离水源,不便饮水,多用作刈草地。在高原面上下切的河谷阶地、滩地与丘间洼地,因受水流沁润而生长着草甸植被,适于建立人工草地。由此,内蒙古草原范式的基本框架就是:放牧场—刈草地—人工草地。草原放牧场应实施合理的围栏、轮牧与承载适度的载畜量。但由于可开发的人工草地面积有限,产量不高,尤其在不时发生的旱年和雪灾时不足以保证牧畜有足够的草料度过饥荒,而经常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在高原东南沿的农牧过渡带寻求出路,亦即在水、热、土条件较优越的农牧过渡带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饲草料基地,每年秋季大量接收草原牧区当年的出栏牲畜,即“架子”畜,经2~3个月的育肥后转销或屠宰加工,可取得高额的附加值。农牧过渡带还可向牧区提供优质饲料。当这种流通格局形成后,草原牧区在越冬时仅饲喂母畜、仔畜与种畜,即使发生雪灾,亦可安度无虞。因此,内蒙古草原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应当是:围栏轮牧放牧场—刈草地—人工草地—育肥带。
2.鄂尔多斯高原沙地“三圈”范式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构造隆起剥蚀的地块,其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1550m,由西北向东南微斜。由于长期的干燥剥蚀,地表广泛露出白垩纪与侏罗纪砂岩的残山,其间普遍堆积第四纪与第三纪的洪积、冲积与湖积物,并因风力的分选与搬运而发育风沙地貌,遍布沙丘沙地,属于干旱区风成的戈壁、沙漠、黄土环带格局中的沙丘带。在洪积一冲积台地上有再经河流切割形成的谷地、湖盆与风蚀洼地,因地势低洼而富集潜水。因此,本地区基本上有三级地形,加以一类地貌:沙丘沙地。三级地形分别为:滩地,即河谷、旱谷、湖盆、洼地等为第一级;软墚,即洪积、冲积台地为第二级;硬墚,即砂岩丘状高地为第三级。在此基底上该地区的农林牧业土地利用格局是:滩地作为农业绿洲与草甸草场;软墚地供放牧与种植人工林;硬墚水土条件最恶劣,放牧价值不大,有局部开垦旱地,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各类沙丘与沙地常由于过度放牧与樵采而引起流沙。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鄂尔多斯高原沙地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称为三圈模式(参见封底图1~3)。第一圈:滩地绿洲高效复合农业圈约占当地面积的10~15%,形成资金、劳务、能量与物资高投入的集约复合农业,包括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牧草、林、果与养殖等,以及规模化的舍饲养畜业与肥育中心;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如饲料、畜产品加工及其服务业;逐步形成市场贸易的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第二圈:软墚台地径流(集雨)林灌草圈约占40~50%,形成规模化的径流补水人工饲草基地,以支持舍饲畜牧业;建立径流灌木与乔木防护带;并可适当发展径流果园与人工林。第三圈:硬墚/流沙地灌草防护圈约占30~40%,恢复与建立灌木防护带与草带,围护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地,封沙育草灌,禁牧、禁垦、禁采掘植物。草灌丰茂后可节制性放牧或

企业物流客户服务管理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
医学硕士论文致谢辞
国内外高等制度下医学教育论文
临床医学写论文
毕业论文医学
有关医学检验的论文
2017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论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国际贸易就业结构影响分析
资本流动对金融经济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探析论文
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论文
在茶叶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探讨论文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论文
关于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教育论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实现策略论文
计算机网络应用论文(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