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出妇礼俗制度
本文共计74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出妇礼俗制度
《孔雀东南飞》具体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嫁娶礼俗,尤其是比较突出地反映了出妇礼俗,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闻一多在《楚辞校补·引言》中说,“较古的文学作品所以难读,大概不出三种原因。”
其一是“先作品而存在的时代背景与作者个人意识形态因年代久远,史料不足,难于了解”.针对这一点,他给自己定下的课题是“说明背景”.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比较集中突出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婚姻生活之“出妇”的礼俗制度。出妇礼俗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是历史陈迹;这篇文章所作的工作就是将《孔雀东南飞》与《礼记》、《仪礼》对读,参以其他史料,“说明背景”---出妇礼俗,以期更好地阅读鉴赏这首著名的古典诗歌。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出妇诗。如同赠内诗、悼亡诗一样,出妇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系列。中国古代著名的出妇诗有:《诗经·卫风·氓》、汉末王粲的《出妇赋》、三国曹植的《出妇赋》、唐诗人顾况的《弃妇词》,南宋着名爱国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等等。了解出妇礼俗对于深入阅读和鉴赏这个系列的诗歌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出妇”礼制是古代婚姻礼俗制度的构成部分
婚姻制度包括结婚(娶、嫁)、离婚等礼制及婚姻生活。出妻(妇)是古代婚姻礼俗制度的构成部分。出妻礼制包括出妻理由,遣归出妇的礼仪;出妇的尊严有一定的保障,享有一定的财产所有权。所谓出妻,就是男权集团单方面解除夫妻关系,结束婚姻生活,将妇女逐出夫家,遣送回其娘家.出同黜。出妻在一定意义上类似如今日所谓之离婚,只不过现代社会男女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离婚是男女两性都享有的权利,既可以由丈夫主张,也可以由妻子主张。古代婚姻制度中则只有男出女,是谓之出妻,或出妇。
《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夫妇是人之大伦,婚姻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诗经》开篇咏《关雎》,昭示婚姻是人生的第一大义。周代设媒氏之职,掌媒事,春秋仍有专官,以理婚娶之事。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婚姻是整个社会和文明缔结的现实支点和逻辑起点。
嫁娶制度是婚姻生活的序曲,伴随着繁缛讲究的仪典程式。出妻是婚姻制度的构成部分,如同娶、嫁一样,也有一套特定的典仪制度。
(一)“七出之制”:出妻的七种理由
周代即已形成了出妻制度,并且是成文制度。首先是所谓“七出之制”,也称“七出”、“七弃”,即男权集团休妻弃妇的七种理由。唐代贾公彦疏注《礼仪·丧服经传》之“出妻之子为母”之“出妻”,疏曰:“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姑舅,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大戴礼记·本命第八十》有“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同时有所谓三种情况不能“出妻”的规定,这叫“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两种文献列举的七种出妻理由基本相同,只是次序不一样。
考诸史籍典章,有圣人出妻(孔子、孟子,孟子欲出妻而未如愿),贤者出妻(伯鱼、子思,孔子家族自孔子起三世出妻),诸侯出妻,士庶出妻,等等,如同现代社会之离婚,古代“离婚”---出妻也是一个平常的社会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无法用现代社会的婚姻制度来加以评判。但不言而喻,由于出妻是男权集团的特权,因此从本质上决定了夫权的滥用,对于出妇的不公平是不可避免的。兹举数例[4]:
1.圣人出妻。“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韩诗外传》)是箕踞出妻。踞同今天坐姿,臀部着具,箕踞是双腿张开伸直(箕如过去农村妇女用箕簸稻麦,双手展开伸直拿住箕沿),身体落于屁股上。孟子之妻仅仅因独处时坐相不雅,便将遭出。


《范进中举》自测训练(上)
《范进中举》自测训练(下)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通用13篇)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通用6篇)
机械加工机械振动成因及解决措施论文
探微初中语文课堂之美
情感教育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化学试验室废水污染的防治
电气自动化专业优秀工程师培养探寻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高中语文学习中有效思考方法探析
浅论汽车维修与运用机械类模块教学的初步设计
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及教改措施
机械加工行业OA系统解决方案
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中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论文
建筑设计过程中的150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试论机械加工过程中数控技术的运用
机械加工振动问题及措施的论文
机械设备在维修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