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通用6篇)(第7页)

127 次下载 12 页 1968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

  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国家意志和社会人才需求对高校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引导,进而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道德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我国教育领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稳定,其人才培养功用也无法得到顺利的发挥。因此新时期,基于网络舆论的社会环境,高校应该明确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面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为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树立提供相应的保障。

  1、网络舆论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1网络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网络是当前我国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具有信息共享功能,对网络的使用者产生着相应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相关信息的发起和接收者,可以在这一平台上陈述对待某一问题的观点,或者获取相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1]。可见,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正确定位自己,促使自身在未来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1.2促进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引导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想保证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功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网络舆论环境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不记名发言的形式在网络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维护学生隐私,使学生畅所欲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最真实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受教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在网络舆论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成为高校教师开阵思政工作的重要辅助性工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教育内容,并运用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与学生在网络上共同探讨一些社会话题,并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2.1网络舆论导致高校学生是非观念不清: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布相关信息,缺乏一定的`道德限制,网络信息质量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2]。再加上高校大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错误的网络舆论极易对学生的是非观念造成不良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2.2网络舆论使老师传统的教学地位受到威胁:网络舆论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检索获得多方面的教育知识,对教师教学主导地位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渐丧失。同时,网络上存在一部分看似合理但却与教师教育理念相悖的信息,学生在网络上接收这些信息,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怀疑,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顺利发挥。

  3、网络舆论环境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措施

  3.1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在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这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正因如此,学校更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保障。在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应该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加以明确。在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3]。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有针对性的接收相关网络信息,最大限度的规避负面信息的影响,获得更好的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