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通用6篇)(第5页)
127 次下载 12 页 1968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必要性
(一)网络为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鲜元素
由于网上言论自由,各种信息在因特网上都能够自由的输入和读取,这就是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因此大学生可以轻松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课网络化提供了便利;网络的隐蔽性可使思想教育内容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在专业网站建立时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网络最吸引大学生的特点就是其平等性和交互性,因为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传统的说教方式受到冲击,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等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们打开心扉,乐于学习。
(二)高校思政课网络化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然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还很单纯,其观念容易受到影响和扭曲,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做到网上和网下教育的结合,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将网络渠道和思想政治课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与学生交流,正确引导并教育他们,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达到优秀人才的要求。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网络的使用不论在范围上还是人群上都有所增加,例如农村用上了电脑,许多老人也玩上了平板,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讨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因此网络成为了传播和制造舆论的重要工具,负面的舆论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如能正确引导,网络还可以成为老百姓表达民意的渠道,由此可见,网络可以实现对社会舆论的调控。因此,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矛盾
许多高校虽然使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讲授,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搬家式的简单教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只是简单展示PPT的内容,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好奇心,失去对学习的新鲜感。
(二)网络载体建设滞后于网络思想政治课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许多高校在网络硬件上的配套设施建设还不是很完备,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机房的建设速度,机房数量太少,导致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减少;[3]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开设了许多教育性的网站,但内容单一,限于红色信息,说教性比较突出,上网的大学生虽然很多,但是浏览这些网站的人却很少。这就说明相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课需求的发展,网络载体建设仍很滞后。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而且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网络迅猛发展等原因,教育内容仍然是书本理论,没有和网络时代信息相结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仍具有滞后性;教育方法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仍以灌输为主,忽视了疏导方法的应用。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若要达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大学生吸引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的多样性进行教学。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网络能力亟待提高,只能以单一的形式将课本内容展示出来,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多样性和优势进行教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显著,高校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家又是互联网技术熟练运用者的“复合型”教师非常稀少,而且这种网络素质的充实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