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通用6篇)(第4页)
127 次下载 12 页 1968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3)网上即时通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人们在互联网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同时也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交往。以QQ、、飞信、MSN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早已为大学生网民所熟知。
“网络聊天”更是不少大学生网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网络即时通讯技术使大学生们的网上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活跃。他们把自我平时压抑和隐藏的个性自由发挥出来,在与网友的交流中获取认同感并释放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压力。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推行学分制,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减少,传统的班集体活动难以开展,网上即时通讯工具的“群”功能可以帮助教育者把班级搬到网上去,通过建立在网络上的群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网络体现出个性化的关怀。同时,教育者可以利用网上即时通讯工具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灵距离,即使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教育者也可以利用网上即时通讯工具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从而因势利导,矫正认知偏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真诚的交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互相影响,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
(4)博客、微博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博客、微博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教育者可以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思想和知识通过博客与大学生分享,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更为开放。博客、微博是互联网应用个性化的产物,但这种个性的展示也面临着被扭曲成一味猎奇和标新立异的危险,先进思想的宣传面临着挑战。以木子美、芙蓉姐姐为代表的一些“网络名人”借助博客迅速成名,其言行在网络上迅速传开,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我们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这一领域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为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开辟一个新天地.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篇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教学优势和显著特征
(一)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更加平等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某些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羞于与任课教师面对面交谈,或许对某些知识点还存在疑惑,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然而网络的虚拟教学环境避免了这一弊端。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可以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把自己的真实观点呈现给老师,老师将课堂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网络平台上的交往能够消除传统交往上的种种障碍,提高教学效率,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网络教学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师生间的互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相提供和传达信息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互动性是最鲜明的特征。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黑板、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介不具有双向性,学生只能单方面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这在教育学上称作“灌输”,单向灌输阻碍了知识在师生之间畅通地交流与反馈。这一状况的改变还要归功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媒介具有多层面、多向度的特征,师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聊天软件、BBS等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地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老师反馈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三)教育手段更具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传授的知识较为抽象,再加上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逃课的次数不断增多,网络的出现大大吸引了大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兴趣,在网络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进行单向交流、双向交流,甚至是多向交流,例如在网上进行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等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得到丰富,而且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四)打破时空限制,更具便捷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理论知识可以便捷地进行传递,而且学生可以从任一网络终端获取知识,进行交流,例如,手机是大学生交流的必备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把手机联网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传授知识、交流信息和沟通思想,有利于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