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通用6篇)
127 次下载 12 页 1968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篇1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滞后、内容单一
从目前来看,国内很多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已建成的平台中,大部分也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为主。很多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教育部的相关检查,并且在网站维护方面的投入也不足。主题网站的内容往往相对单一和乏味,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一是国家相关政策;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三是校内二级学院相关新闻报道;四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内容。内容更新相对滞后,很少有学生主动关注。此外,有一些高校的校园网主题网站和二级学院的网站打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旗号,但几乎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从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黏着性不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各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存在简单化倾向,形式上的宣传大于实质上的作用。主要问题在于绝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点击率不高、访问量上不去。有的拥有上万名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日访问量还不足百人次,而且访问者中的多数也只是为了查阅相关资料,平时很少有人主动点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与此相反,不少学生聚集在“人人网”等商业网站的社交网“小圈子”,学校教育引导难以跟进。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广大师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特别是微信、博客等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使手机、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师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选择的自由更加多样,思想的个性更加明显。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网上的舆论引导、牢牢把握主导权的紧迫现状,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既掌握网络技术又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围绕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分别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而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网络技术,而懂网络技术的人又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从而影响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建好网,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
1.加强内容建设,丰富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网络建设,内容为王。高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必须要将唱响主旋律和增强吸引力结合起来,从三方面加强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一是唱响主旋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高校师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增强吸引力,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项目,主动制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网络应用和优秀文化作品;通过提高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共享;三是加强示范性,着力打造校园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搭建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
2.加强阵地建设,打造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易班”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加入易班网,并以此为阵地,建立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此外,高校还应“着力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加强综合性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