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第9页)

本文共计322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出几点应用策略,以期对增强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技术;自主探究学习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普遍应用,而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也要将这一手段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加强多媒体与初中物理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低和学习成绩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兴趣的多少,兴趣是学生的不竭动力源泉[1]。对于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而言,物理抽象的知识和复杂的原理是挡在学生面前最大的障碍,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表现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刺激学生感官意识,拉近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如在教学“杠杆”时,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你们觉得他是在说大话吗?”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抓住了学生的思想,成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随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搜集生活中涉及到杠杆原理的事例,借助学生熟知的镜头导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深入探索的兴趣,比如撬大石头、开啤酒瓶盖,借助杠杆原理,费很小的力却能做到原本不可能的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学习瓶颈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元化、集成化又有丰富性、交互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不但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整理,而且便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充分感受到物理课堂的乐趣[2]。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性课件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所谓模拟性课件,是指用多媒体模仿真实的物理现象,或塑造理论中的理想模型,以供学生观察和学习,帮助学生发现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通过具体教学发现,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如在教学“光的反射”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束光线碰到物体表面而发生反射的现象,同时出现发射光线。为了进一步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用另一束别的颜色的光线沿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入,可以看到光是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的。这一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光的可逆性,对下一步实验的进行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利用以练习为主的课件突破重难点。练习类型的课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类的课件通常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做出判断之后,再给予相应的指导。如电学中的电路故障、结构、情景分析等都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所有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并有效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微观为宏观。有研究表明,视觉是人们获得信息与感知的主要途径,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视觉体验尤为重要[3]。在具体教学中,不管是概念的构建,还是规律的验证,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没有观察,就没有想象。但是很多物理现象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难以用肉眼观察和体验,所以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一难题,将微观世界变成宏观现象,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忆,从而顺利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学生对于“原子推动电子使物体带正电,原子得到电子而使物体带负电”这一物理现象感到茫然,而将其反映在大屏幕上就可以非常形象地展示这一物理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物理世界,并牢牢掌握物理知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