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第8页)

本文共计322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的示范操作要规范。由于学生做实验是在操作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的示范操作就显得非常必要,教师操作规范,符合实验要求,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所可能要犯的错误。

  2.善于指导学生。学生在操作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指导,如独立操作的实验,要看学生动手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实验的步骤等等,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纠正错误。教师对于操作良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信心。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学生的实验操作要富有创造性。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步骤,自己完成实验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一、增加探究性实验,变被动为主动

  物理实验的探究性也会对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给予足够的刺激,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就是对物理问题运用实验方式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因为受自身好奇心的驱动,会拿出百分百的积极性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对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知识传授式的教学应让学生由物理知识学习的主体变成被动接受物理知识的客体,而探究性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将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探究性实验中针对问题自己思考解决方法、自己实践操作,并自主认识实验的结果,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学时,就增加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探究实验。其使用的器材非常简单,只需要小镜子一块、光源(激光灯)一只、小纸板、容器、水等,实验现象很明显,而且学生记忆深刻。

  二、做好演示教学,重视分组实验

  教师是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是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做好实验演示,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探究目标、实验验证方式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保证学生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因为对实验本身性质认识的不清楚而导致实验教学活动的失败,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活动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境进行详细的演示实验,并在演示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例如,探究《蒸发吸热》时,教师在讲台两侧各置一铁架台,并各固定一支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在下端包一酒精纱布,另一支不包。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每隔半分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请两名学生用扇子扇温度计,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物理知识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三、加强社会实践,变单一为多样

  物理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是因为物理知识包含有大量的`逻辑性、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所以,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会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困难,在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物理学科阐释我们身边物理现象本质的特点凸显出来,让学生能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结合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对物理知识进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认识,将单一的物理知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系统化。初中物理知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它是行之有效的物理知识教学模式,是面向物理教育现代化、面向物理教育未来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保证其有效的实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