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审计论文(实用)(第18页)

本文共计519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需求。外部承包机构的专业素质保证了内部审计的品质,所以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面来考虑,中小企业将内部审计委托出去,也是必然趋向。

  (3)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需求。内部审计能得到成效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要保证其独立性,独立性不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真正实现。而将内部审计外包之后,内部审计独立性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从供给市场分析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1)外部审计人员具备审计专业知识。会计师事务所队伍的壮大,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人员的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的加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提供商拥有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同时经验也丰富的人才。

  (2)内部审计外包商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审计外包是会计师事务所扩展业务的内在需求。

  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第一,有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多。第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审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第三,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受重视程度不够。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情况和内容分析。基于抽样调查分析,已有48%的企业开始对内部审计进行外包,不考虑外包以及其他的还占43%,说明,提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比重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问题。在内部审计已经较为完善的企业中,3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外包策略。虽然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及其外包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企业管理层缺乏内审外包管理理念。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对管理和风险审计考虑的比较少,缺乏相应外包的理念。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外包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蕴藏着许多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识别和控制机制,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外包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范围狭窄,管理水平低。我国对于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起步晚,研究范围狭窄。在实践中,对外包商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和基本的风险控制系统。企业缺乏系统的外包实施路径。在被调查企业中,几乎没有企业完整的思考过,应该如何去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才是最科学合理的,也并没有考虑过整个外包过程,缺乏系统的实施路径。

  五、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路径及对策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路径框架构建如下。

  (1)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前。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企业外部的政治、社会、法律、经济、技术和行业等环境是否适合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分析。做好外包前的风险评估工作,提前预测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应对方案。

  (2)内部审计外包决策过程中。外包形式和内容选择,外包商的评价和选择。

  (3)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后。签订外包合同。外包后续管理计划制定。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对策。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选择恰当的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强化对内部审计外包的管理理念。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建立和完善审计外包风险控制体制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中小企业内审外包是一把双刃剑,即填补了中小型企业的人员空缺,又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快速的增值,但同时会为企业带来很多成本相关的负担与信誉有关的风险。

  (二)建议。强化管理层对于外包管理的理念,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构建明细的外包实施路径。完善外包的监管制度和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

内部审计论文9

  一、信息化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现状

  20xx年6月银监会制订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旨在审查评价并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活动以及公司的治理效果,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迅速发展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在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相关的案件、客户纠纷持续上升,对银行的资产安全、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内审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20xx年,银监会将信息科技纳入监管评级体系,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监管评级内部规程》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以评级约束强化信息科技监管效能,提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意识。从相关披露来看,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商业银行,均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到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领域,通过风险评估、内部专项审计、专项检查等手段深挖信息科技风险隐患,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