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怎样处理好声乐学习中的几个关系问题(第2页)

本文共计105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正确处理好主观听觉和客观听觉之间的矛盾性

  主观听觉和客观听觉之间存在着矛盾性,这是每个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初学声乐的人,在意识不到这种问题时,歌唱就会顺从自己的听觉,不能明确分辨主客观听觉印象的差异,歌者则无法正确感知自己的声音,也就无法根据声音的这一矛盾特征进行学习,采取正确有效的歌唱方法与技巧,染上一种我行我素的演出习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错误的演唱习惯。因而正确辨别主客观听觉的矛盾特征,进行科学的有效学习对于声乐学习至关重要。

  这种在声乐学习中主客观听觉间的矛盾,是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在声乐训练和演唱中都会遇到的。正确处理主观听觉和客观听觉之间的矛盾性,是学好声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初学者不能正确把握这种普遍存在着的矛盾性,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在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一定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要通过加强听觉训练使自己主观的耳朵适应客观的耳朵。在歌唱艺术的学习与实践中,每个人都应认真谨慎地看待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矛盾。在歌唱发声技术训练的同时注重歌唱听觉的训练,使歌唱者在对自己嗓音的听觉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歌唱听觉客观效果与自我主观感受的统一。

  二、正确处理好声乐发声时的紧张与松弛之间的协调关系

  沈湘教授说:“该紧的地方就要紧张积极地用力,该松弛的地方就要大胆地放松,把干扰发声多余的劲儿去掉。”声乐学习,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放松。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寻求并掌握一种正确积极的放松要领。良好的歌唱状态,是与发声有关的各腔体协调放松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歌唱状态下一味讲求“松”,而是一种“有的放矢”、“松紧结合”、“松紧协调”,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松”与“紧”的协调关系,这对于提高歌唱者的演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声乐学习时演唱中的放松,主要是指心态、心理的放松,即演唱者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了良好的心态,其他相关的歌唱器官,有关的肌肉、肌肉群,则能随着良好的心态而积极发挥其应有的弹性,以及合理的紧张度,同时与发声有关的各腔体也就协调放松,进而也就有了正确的演唱状态。如果,学习声乐者不了解这一点,盲目地去追求演唱效果,无原则地全身放松,或高度的紧张,结果可能事与愿违,不仅找不到放松的声音,而且还导致出现更多的问题。“‘放松’这个词用在这里是表示一种条件,不是松,而是缺少紧,这是一个十分不同的概念”。再者,“放松和贯通应该造成一个腔体,做出这个腔体的肌肉,都应很使劲。如唱半声,听起来柔和放松,其实动作起来,非常费劲。它要有强有力的呼吸控制,声带紧张地闭合好,准确做出半声的腔体送到共鸣位置上,表情还得松弛,真是‘外松里紧’”。

  (一)正确处理好紧张与松弛之间的有机配合

  歌唱吸气时膈肌的活动度增大,腰部及上腹部膨隆,胸廓扩大;呼气时则膈肌、腹肌及吸气肌群等不能很快放松,而要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并同呼气肌群作即对抗、又协调的动作。此时,处于歌唱状态中的时候,会在这种又要送出气息,又要节省、保持气息的对立统一中,在腰部、小腹部产生一种紧张度。而歌唱发声时呼与吸的对抗比平常要夸张得多,只有这样,才能对用于歌唱发声的气息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发音器官的肌肉,包括声带与喉外肌,也是在紧与松的矛盾状态中调整运动的。发声时声带必须拉紧,音越高声带拉得越紧。但在拉紧声带的同时,又要感到“声门适度”,有种通畅、松弛的感觉。除了声带本身有这种张力的紧张感之外,喉外肌,还有下巴、前颈、牙关节、舌根部位的肌肉都要放松,使喉部“解放”,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影响声带正常工作的不必要而又多余的劲儿。共鸣器官的肌肉,包括各种共鸣腔内壁的肌肉,也存在紧与松的关系问题;用“吸着唱”的感觉发声时,打开的共鸣腔有一种腔体扩张的紧张力,但不能过,用的劲儿大了就会“撑”,始终是紧张与松弛之间的有机配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