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第18页)
本文共计332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运用专题讲座法
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学习情况,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学生这种身心的变化与需求需要教师认真掌握,以便及时引导他们战胜困难,消除疑惑。专题教育有很大的教育优势,它可以集中解决和强化指导学生的某些突出问题,可以解决年级或班级的一些共性问题,也可以解决有相同需求的学生的共性问题。七年级下册《健康地生活》这一单元包括了许多内容,如传染病及其预防、免疫、安全用药等,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学习这一单元,其主题可以确定为“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时结合教材内容,一些基本的预防疾病、安全用药的常识就让学生掌握了,特别是让他们对吸烟、酿酒的危害都有深刻的认识,从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得健康快乐。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学会关注家人的健康,帮助父母安排合理的生活计划。还有第三单元《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学习时可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学会健康生活”,以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为重点,使他们在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做到合理科学。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将自己的情绪调节好,保持愉悦的心情,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三、运用体验教学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300多年前就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大教学论》)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具有优化效果的客观情境,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之中,就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知识也会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形象,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增强。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学生可以一方面学习知识,一方面亲身体验,其中的道理领悟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做人准则也得到了正确的选择,“自我教育”的目的也实现了。这种方式能够更直接地进行生命教育,而且效果也十分明显。如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依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去从事种植和栽培植物这一类的劳动,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都展现在他们眼前,生命成长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并能通过这个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管理植物、精心照顾植物、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最终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
四、运用实践教学法
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在初中生物课本中涉及到很多,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言传身教虽然不错,但还远远不够,要积极为学生去创设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探索,挫折和成功才是学生最重要的经历,让他们在生命实践中得到体验,才能真正体现出生命的震撼。初中学生对于自己所处地区生活环境的变化都能说出一二,特别是近几年日见增多的雾霾天气,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一下调查,看看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分析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生活的环境却越来越糟糕。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们所发挥出来的到底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教师组织学生去总结低碳生活方式,而且要让学生奉为圭臬,坚持去做,进而带动自己周围的人也去做,使大家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低碳生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清楚什么是低碳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方式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好处。生物是初中学生新接触到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因此,在学习伊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具体的生活目标、学习目标,“从种子萌发开始,培养一株幼苗”,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来进行讲解,使学生都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第18页)15
1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的主动源于内心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知识充满热情,学生才能主动去求知探索,接受知识的效率也会更高,反之,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欲望,那即便再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形式枯燥,缺乏新颖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消极被动,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多媒体可以将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和奇异景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声音和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推进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