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第17页)

本文共计332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观察、产生问题感并作出适当的假设。观察是探究实验得第一步。很多科学发现就是藏在“偶然”和“司空见惯”中,通过观察,学生能产生一定的问题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境,如可将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2.实验方案的设计。假设是否正确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假设为基础,明确实验的目的,并对实验材料、方法手段的可行性加以斟酌,要有清晰、简洁的实验步骤。并且要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在实验方案上反映出来。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代表以适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小组实验方案。在这过程中小组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并引起争执,学生为弄清楚是非,往往会以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有时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有一家创设性的设计方案来,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鼓励。 3.实验过程的安排。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直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追求统一结果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注探究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放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在实验过程,教师应深入一个小组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掌握具体、准确的学生操作的细节;同时要注意全面巡视,了解整体情况;还应收集来自小组长和课代表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有时候,一个实验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其余需在课后完成。这时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应该不定时地去督促、指导和学生一起把实验完成。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实验过程,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一份较详细清晰的实验方案。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这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审慎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

  1.对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作为一堂实验课,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讨论达到自我提高,一课时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以两节连排的课为宜。通过两节课的实验教学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科问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奠定了基础。

  2.对探究教学的一点体会学习是种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要亲自动手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实验过程更应该如此。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等传统的做法上,而是努力创造机会,推动学生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跟传授教学方法相比,尽管学生在学习中可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领悟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第17页)14

  一、运用课堂渗透法

  初中学生接触到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内容应该是在生物学科中,有关植物、动物、人体结构和生理等方面的知识都大量展现在教材中,而这些知识中既包含了生命的多样性,又包含了生命的独特性,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可以使他们懂得要爱护生命和珍惜生命。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讲授生物学知识,渗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渗透法,是目前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办法,它可以很好地通过学科教学向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生态系统的最大要素是人类活动,人与自然要实现和谐发展,人人有责。学习这一个单元,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生命是美丽而珍贵的,自然是美好与和谐的,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可以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如此来让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对生命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这里,对比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对某一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前后的资料对比,就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态环境之美,而且对于破坏生命平衡所带来的后果也会有深切体验。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珍惜生命和爱护其他生命的意识,诠释了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深刻道理。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这就是采用这种教育方法的目的,即让他们爱生命,由只珍惜自己的生命提升到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既能保证自己健康地生活,还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