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9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第三是拉近师生之间的内心距离。任何人都不能缺少外界对于自身的赏识, 只有获得赏识才能助推自身的进步, 幼儿更是如此。相比于苛责与批评的幼教方式而言, 赏识教育对于师生彼此的内心距离更加能够予以拉近, 对于沟通桥梁予以全面的搭建。在很多情形下, 幼儿之所以不愿面对教师表述深层次的内心想法, 其根源就在于孩子无法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亲和态度与认可态度。由此可见, 运用赏识教育最关键的价值就在于创建友爱与呵护的氛围, 确保幼儿在面对教师时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 增进沟通。

三、探析运用要点

  从目前看来, 赏识教育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正在全面实现融合, 此项措施有助于显著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教育效果, 同时也为孩子们创建了优良的教育氛围。幼儿本身处在特殊的成长期, 多数幼儿都倾向于渴求来源于教师与身边小朋友的关爱与认同。在此前提下, 幼儿园如果可以全面施行赏识教育, 则有助于从根源入手来优化教育效果, 增强幼儿信心并且拉近了师生的内心距离。具体在实践中, 关于幼儿赏识教育有必要关注如下要点:

  (一) 全面增强幼儿的信心

  在幼儿时期, 全面增强信心对于幼儿本身来讲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因此在全面施行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时, 关键举措就在于激发幼儿自信, 从而确保幼儿在面对新事物时可以做到大胆尝试, 并且由此而感受到喜悦, 受到更多认同。幼儿赏识教育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培育信心, 通过培植信心的方式来鼓励幼儿大胆探究, 激励幼儿不断摸索与尝试。与此同时, 开展赏识教育也要更多倾向于选择鼓励性与激励性话语来激发幼儿潜能, 而不应当对其予以批评或者进行苛责。

  实质上, 幼儿本身具备各异的禀赋与特长, 而与之有关的创新潜能与探索热情也体现出较强差异性。例如在幼儿园阶段内, 某些幼儿拥有较强的表述能力, 另一些幼儿呈现相对较好的审美感悟, 或者更多倾向于借助肢体动作来表述内心情感。因此为了全面突显赏识教育能够达到的综合效果, 作为幼教人员就要明晰幼儿具备的上述个体差异, 依照因材施教的宗旨与思路来推进赏识教育。教师一旦察觉到某些幼儿表现为特定层面上的进步, 那么对其就要予以热情肯定, 鼓励其继续获得更多进步。

  (二) 营造优良的氛围

  赏识教育必须依赖于优良的幼儿教育氛围, 这是由于优良氛围有助于激发幼儿自身拥有的潜能, 而不至于让幼儿感觉到惧怕或者退缩。具体在施行赏识教育时, 关键在于创建优良的赏识教育气氛, 通过运用情境创设的途径与方式来实现全方位的兴趣调动。例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日常活动中, 教师都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全新的'方式, 同时也要致力于自主获取知识。在某些情形下, 如果幼儿表现为某些错误动作, 教师对其有必要耐心加以纠正, 而不应予以惩戒或者批评。

  教师在平日与幼儿开展日常交流时, 应当更多运用拥抱、眼神鼓励与微笑肯定等方式来推进赏识教育。相比于言语激励来讲, 幼儿对于抚触动作以及其他相关动作表现出更强的敏感度。同时, 多数幼儿也期待教师对其进行爱抚并且予以肯定。因此作为幼教人员有必要善用充满爱意的抚触动作与其他肢体语言, 通过运用上述方式来创建优良的日常教学氛围, 从而让幼儿体会到身边他人给自身带来的关爱与帮扶, 上述方式有助于塑造与培育优良性格与健全品格。此外, 教师还需鼓励幼儿针对自身弱点予以逐步克服, 在孩子获得每次进步时都要予以拥抱、微笑或者轻拍肩膀等鼓励方式。

  (三) 更多给予肯定评价

  幼儿的细微进步表现为渐进性, 而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在面对日常的幼教工作时有必要保持耐心, 并且不要吝啬对孩子们施以肯定性的正向评价。这是因为, 带有肯定与赏识语气的评价更加能够引导幼儿实现较快的进步。因此在涉及评价幼教成果时, 应当将评价的关注点集中于整个教育过程, 从而逐步摒弃单纯关注结果的片面评价模式。在很多情形下, 教师对孩子们只要给予赏识的表情或者眼神, 那么幼儿就能体察到教师对自身的赏识态度, 因此全面突显了肯定性评价在赏识教育中的价值。

  例如教师在引导孩子们学唱儿歌时, 某些幼儿倾向于内向性格, 因此在面对其他同学时不敢开口学唱。教师在对待此类幼儿时应当富有耐心, 不厌其烦将儿歌内容传授给幼儿, 并且热情鼓励其大胆练习。在幼儿表现为细微进步的状态下, 教师就要予以热情的肯定, 然后鼓励其继续学唱更多的儿歌。因此, 针对幼儿给予肯定性与赞赏性的评价有助于唤醒自信。在给予更多鼓励性评价的前提下, 幼儿将会真切感受到融入集体并且与他人互动的快乐, 从而发自内心地喜爱沟通与互动, 幼儿本身也能实现更大的进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