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基因伦理学中的主观论探析

3 次下载 5 页 854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基因伦理学中的主观论探析

  随着基因测序工作的逐步完善,基因干预技术已经开始由设想走向全面实践阶段,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基因伦理学主观论额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引言

  1962年Joshua在一次以人类遗传干预为主题的会议上预测:“分子生物学的最终的应用性目的,恐怕就是直接对位于人类染色体上的DNA序列进行控制,并能认识、选择和整合所需要的基因”.

  今天随着基因测序工作的逐步完善,基因干预技术已经开始由设想走向全面实践阶段。然而由于这项工程的后果尚难以预测,因此引发了伦理学家的担忧。基因伦理学中的实体论者坚持,人是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具有严格规定性的实体,基因技术以不适当的方式对人的自然体进行干预和控制,这引发严重的伦理灾难。技术的发展必须顾忌我们文化的根本价值,为尊重道德,必须彻底怀疑这些技术本身。

  实体论者大大限制甚至否定了基因干预的实际作用,这引发了许多人的强烈不满,他们提出了与实体论针锋相对的观点。以传统道德的剃刀来修剪当代基因技术完全是反理性的,只要稍加反思就会明白,利用自我意识对自我身体进行控制是人的基本能力:从婴儿控制身体学习行走到成人克制欲望遵从社会规则,再到运动员训练高超技艺等等,我们对自然体的控制是与生俱来不断提高的。在《基因伦理学》一书中,库尔特。拜尔茨(KurtBayertz)把这种哲学立场称为主观论。

  主观论的思想基础是着名的“鞋子与脚”的隐喻:“伦理学和科学的关系就像鞋和脚的关系:科学总是向前发展的,而伦理学相对保守,伦理学总是给科学设置障碍,但它根本不是科学的对手,最后伦理学会一步步地后退,就像脚的生长必然要突破鞋子的限制一样,科学的发展必然要突破伦理学的限制。”传统道德内容总是来自对过去的思想文化的总结,不可能对未来变化的技术与社会提供充分的指导,否则人类将丧失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和自由。主观论者将辩护这样一种道德观:我们使用最新的基因干预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获得直接的生物医学效益,更是为了释放我们内心的创造力、促进我们的主动性,关键是为了提高我们自身在道德决策中的自主性,扩展人的尊严。因此主动性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态度,而且是一种伦理出发点。

一、扩展主动性的两个条件

  实体论者指责:“如果我们通过基因技术对人的遗传基因进行人为的干预,这无疑意味着是要扮演上帝的角色”?.话中之意是人无权对自然体做任意的改变,并且人也不能承受改变自然体的责任后果。但是从人类进化的逻辑来看,充当上帝作为一种事实历史上从来没有改变,发生改变的只是它的范围和程度。

  1.自我进化主动性首先表现在人作为一种生物性的存在,能够获得自己的意识并为其行为设定目标的能力,而这种目标主要是为了打破环境或自然的限制,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如果把人的自然体也看作是外部对象世界,那么我们可以像对待外部自然界一样,按照与我们的目标和利害关系,对我们自己的自然体进行判断和评价。

  如果把人的自然状态的身体(即自然体)的结构和功能,与设计精美的技术产品相比的话,前者往往差于后者。自然体的缺陷可分为三类:(1)当遗传信息从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时,基于多余信息的最低化,这一过程的错误几宰相对较高。比如每年新生婴儿中有约25万人带有遗传疾病。(2)-个有节律的收缩运动的机械泵维持着血液循环;同时肌肉压迫为它输送养分的血管,血管的直径因此变窄,以致心脏在需氧量最大瞬间出现短暂的供血供氧不足。(3)进化所采用的设计结构材料是极小的胶原蛋白微粒,这种材质使得产品型谱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受到了限制。

  所以不光有些器官存在缺陷,而且是进化之整体设计构建方法也存在明显的不完备性。因为进化的唯一“目的”是类的生存,而不是机体的完善。所以从生物学上看,人类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种类,有必要进行彻底的进化和改进,直到全面改善它的结构与功能,并取得种系发展可能达到的完满结果。以进化论为基础来说明人的不完善性,使得这一说法获得了科学的解释。人的自然体的不完善性表明,人不但把他的自然体当作自己存在的基础,而且还把它当作发挥主动性的基础。

阅读全文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