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0 次下载 页 585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在历史教学的路上,我们不应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旅游,而应是“边走边看”、“经常回头看”。看出点门道,以便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去“伪”存“真”,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精益求精。
下面通过我对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战争》的历史教学的回顾和反思,与同仁们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
一 反思我的课堂提问
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战争》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同时加深对清政府腐朽、落后挨打的理解,我先后展示了圆明园胜景图、被侵略者破坏后的圆明园遗址图。问:“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历史现象?”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又引导说:“前一幅图是胜景图,后一幅图是残迹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们的想法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把期待的目光聚焦到班里的“历史头号人物”科代表身上,科代表沉默得有点紧张,我感觉有点失望了,只好自问自答,草草收场。
反思这一幕,我的失误,导致了学生该讲时不讲而鸦雀无声。第一,我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过于生硬、抽象,初中学生观察两幅图可以直接感受到圆明园的繁荣和圆明园所遭的浩劫,部分学生能得出“清政府腐朽落后挨打”的结论,多数学生不能由表及里去思考问题,设问没有分层,缺乏梯度,学生思维达不到那么高。第二,我凶神恶杀的表情、急躁易怒的个性,扼杀了课堂应该有的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好学生不敢说,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去想。考虑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问必须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层层设疑,提问要有梯度,怎么分层,分多少层?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综合考虑,因材施教。其次,我们引用的材料要直观、有趣,与课标要求相适应,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事实,创设问题情景巧妙设疑。最后,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因此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我的课堂讨论
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战争》时,为了贯彻新课标,我决定玩点新把戏,更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我的课堂教学形成的类似于“审美疲劳”的“课堂疲劳”。上课开始,我出示了三则材料让学生讨论:
1、清政府为什么要拒绝英、法等国“修约”的要求?
2、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战争?
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一切都按我上课的思路在进行,当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我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谁知有一位同学说:“我不赞成前面的观点,我认为:清政府不该拒绝英、法等国“修约”的要求,应通过和平谈判阻止战争的发生。”接着,这位同学陈述了理由。这个观点一提出来也使我一惊,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新颖”的观点,这时课堂秩序混乱不堪。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三寸不烂之舌,我只好及时表扬他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便草草收场。
对于这堂历史课的讨论,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第一 老师难当书难教。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资料,会了解到各种不同观点的知识,在课堂上他们所提的问题可能会五花八门,当与课堂主题不同的时候,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听其自然,课堂讨论将会不断延伸,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如漠然处之或避而不谈,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引导?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具有很强的临时应变能力,充分发挥个人机智,全面掌控、驾驭课堂进程,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化身,我们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就必须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否则将难以应对学生们课堂上的质疑。《历史课程标准》鼓励教师“要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保持住学生兴奋的势头,让学生永远感到新鲜。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欧洲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历史教学反思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在IP城域网的应用
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要点探讨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论文
企业网站设计原则
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IP网络存储技术研究
如何利用数据库及ASP技术类构建多功能网站
论基于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联的实时温度和湿度监控系统的研究
管理咨询早期问题及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趋势探析论文
EDA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探析
EDA技术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网络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