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文学批评理解的复杂性研究论文(第6页)

2 次下载 6 页 1105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尊重理解的局部性

  不懂,或者懂得少,可能影响欣赏和理解,但是并不妨碍欣赏。欣赏,是自得其乐;批评,则是以“乐(或者苦)”共享。批评,不容易全懂,也不必全懂。懂得某些部分,同样可以获得乐趣,获得价值。同时,也不能剥夺别人理解的权利。应当尊重他人或者自己的部分懂得。薛庆国在解析埃及现当代文学名家黑托尼的小说《收成》时写道,“小说似乎提供了一些线索,但都语焉不详,让人疑窦丛生。然而,弄清情节缘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农阿卜杜勒茂朱德的形象非常清晰:一个质朴、善良、慷慨、宽容、执着得有点迂腐的埃及农民的形象,他的品质是埃及真正的精神所在”[29]。理解作品其中的一部分,有所收获,就是成功,就值得。事实上,懂与不懂是相对的。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全懂了某个作家、某部作品,别人未必会这样认为。问题不在于人们把懂或者不懂的帽子给谁戴,而在于具体地讨论问题与深入理解。作为认识(懂得),总是具体的、逐步的。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特别是有意义的复杂的学术问题,总要由许多人不断地认识、反复地思考、来探求。正是许多局部的不同角度的认识,构成了认识的整体,使得认识不断地丰富与深化。对于文学的“理解”也是如此。

  (五)讨论理解的具体性

  在“懂”与“不懂”的评断中,有时是非常模糊的。被评价者也有权力追问:“懂了什么”与“不懂什么”?不懂得什么?不理解什么?不理解的是作品的哪个方面?是作品本义吗?作品本义在哪里?是作品主题(或者中心思想)吗?作品主题只有一种吗?由哪个具体人来确定呢?是作品的谜底吗?作品的谜底(如果有的话)是文学批评的唯一探询吗?是标准答案吗?文学作品的标准答案由谁来制定?是作品单一意义,还是丰厚意义?是作家的主旨吗?作家的主旨是文学批评的必要条件和唯一法则吗?具体,就不能笼统。不能笼统的指责他人“不懂”,更不能简单地武断地以自己的理解作为唯一正确的标准,而轻易判定他人的理解为非。作品有许多层次:媒介层、组合层、描述层、修辞层、意蕴层等[20]1-17。如果说他人“不懂”,应当指出是哪个方面,应当具体地加以讨论。就作品的寓意而言,其指向有多方面的可能。每个欣赏者、评论者都有谈论作品某一方面的自由权利。他人与自己的认识不一致,并不一定就是不理解(不懂)。只有具体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才有可能说服他人,才有益于学术讨论、精神交流。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应该正确、合理地对待他人的理解;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我的理解不过是大家共同理解的一部分,一个组成。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可能对与错。那么,就善待每一种(哪怕是错误的或者是将来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解吧!毕竟,文学批评的目的,不止于确定对的是谁,更重要的,是探求对的是什么!文学批评应该是文明的探讨、探讨的文明!反对判断的武断性,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劳动,尊重他人的理解,是文明的学术的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