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论姚贾与韩孟(第5页)

本文共计114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 

    姚合与韩孟诸人的交往较少。从唱和诗歌上看,仅有与韩愈的一首和诗,与刘叉的一首赠诗和刘叉的两首赠诗,除此之外,姚与韩孟诸人并无来往,可见姚合在现实交往中与韩孟诸人的距离。其中《和前吏部韩侍郎夜泛南溪》写于韩愈辞世前的一次文人聚会,诗曰:“辞得官来疾渐平,世间难有此高情。新秋月满南溪里,引客乘船处处行。”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答和之作,看不出与韩愈之间情感的深浅和对其诗歌的态度。贾岛在韩愈的最后阶段也有和诗与韩,“溪里晚从池岸出,石泉秋急夜深闻。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和韩吏部泛南溪》)其中流露出的情感则较姚深沉与真切。即便如此,姚合偶然也有模拟韩愈险怪诗风的戏笔之作。

    补天残片女娲抛,扑落禅门压地坳。霹雳划深龙旧攫,屈痕浅虎新抓。苔粘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秋至莫言长屹立,春来自有薜萝交。(《天竺寺殿前立石》)

    方回评论曰:“押险韵而加以剜剔之工,殆亦戏笔。

    (《瀛奎律髓》卷三三〈天竺寺殿前立石〉方回评》)姚合早年作品中也偶有“冬日易惨恶,暴风拔山根。尘沙落黄河,浊波如地翻。飞鸟皆束翼,居人不开门”(《答窦知言》)这样有韩愈奇险风格的诗句,但仅此数则而已,韩对姚合并未像对贾岛那样产生深刻的影响。

    姚合与韩孟集团中另一个有交往的是刘叉,刘叉有《自古无长生劝姚合酒》一诗:

    奉子一杯酒,为子照颜色。但愿腮上红,莫管颜下白。自古无长生,生者何戚戚。登山勿厌高,四望都无极。丘陇逐日多,天地为我窄。只见李耳书,对之空脉脉。何曾见天上,著得刘安宅。若问长生人,昭昭见孔丘。

    诗中抒写了人生短暂的喟叹,感慨自身的渺小,揭示出欲得不朽只有遵循孔子的足迹,以对功业与道德的追求获得生命意义的持续。由诗歌可知,刘叉虽被后人称为怪异,但与韩愈一样,同样是以儒家理想为其人格支柱的,这一点与“我师文宣王,立教垂诗书”《赠卢沙弥小师》)的姚合是相同的,可以说是二人立身的根基和交往的纽带。刘叉为人豪爽刚直,意气所指,无所顾忌,“叉之行,固不在圣贤中庸之列,然其能面道人短长,不畏卒祸,及得其服义,则又弥缝劝谏,有若骨肉,此其过人无限。”(李商隐《齐鲁二生?刘叉》)刘叉曾赠剑于姚合:

    一条古时水,向我掌中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愁。(《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的侠义胸怀给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姚合写道:

    自君离海上,垂钓更何人。独宿空堂雨,闲行九陌尘。避时曾变姓,救难似嫌身。何处相期宿,咸阳酒市春。(《赠刘叉》)

    生动地写出了刘叉的豪侠作风,《瀛奎律髓》卷四二方回评:“刘叉豪侠之士,尝杀人亡命,此诗殆叉之真像也。”

    在精神领域,姚合相对接近韩愈,贾岛相对接近孟郊。姚与韩类似,均为正统儒家士大夫的典型,维持儒家思想是二人共同的立身基准,这一点从韩愈力劝贾岛还俗和姚合使清塞还俗应举的行为当中均可以得到体现。但姚合与韩愈对待僧人的态度却有所不同,姚合之与僧人,在坚守自己信念的同时,对僧人采取亲近与包容的态度,较韩愈温和得多。反映在诗作中,姚虽有许多反映亲僧近道的诗作,但只不过是一种流行于中晚唐时士大夫之间一种风雅,并不能说明姚合具有某种宗教上的信仰⑩。“出家还养母,持律复能诗。……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送无可上人游边》),姚合眼中的僧人与隐士一样,反映的是一种官僚士大夫在身心疲惫之余渴望解脱束缚的一种山林之思。姚合偶然也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赠卢沙弥小师》:

    怕见世间事,削头披佛衣。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天与出家肠,一食斋不饥。麻履踏雪路,与马不肯骑。嫌我身腥膻,似我见戎夷。彼此见会异,对面成别离。我师文宣王,立教垂书诗。但全仁义心,自然便慈悲。两教大体同,无处辨是非。莫以衣服别,到头不相知。

    由此可知其根本的信念与韩愈如出一辙,但姚合的表现较为温和而融洽,不似韩愈那般急切与盛气,排斥佛道不遗余力。韩愈在“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赠惠师》),以及“雪径抵樵叟,风廊折谈僧”(《送侯参谋赴河中幕》)。等诗句中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之势;而在“材调真可惜,朱丹在磨研。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送灵师》)等诗句中反映的在言谈中忽然生发出的给僧人加冠的心理,更是其力排佛老理想的反映。韩愈反映力排佛老思想的作品除那一篇著名的《谏佛骨表》外,还有《送文畅师北游》、《和归工部送僧约》、《赠译经僧》、《谢自然诗》、《谁氏子》、《华山女》等诗作,极尽嬉笑怒骂、讽刺挖苦之能事,均表现出韩愈鲜明的排斥异端的立场和坚定的战斗精神。正如贾岛与孟郊基于寒士身份和蹇促命运所形成的激愤郁闷之性情相似,姚合与韩愈因身份门第和社会地位而形成了相类似的士大夫情趣,这一点在韩愈和姚合官职渐高的时期表现得更为鲜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