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姚贾与韩孟(第6页)
本文共计114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
韩孟与姚贾在诗歌发展史中均有着深远的影响。唐李肇《国史补》卷下曰:“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俱名为元和体。”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尊孟郊为“清奇僻苦”之主,下属晚唐诗人陈陶、周朴、刘得仁、李涣等。东坡曾言:
“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王直方诗话》)。叶燮在《原诗》内篇上中进而指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王、黄,皆愈为之发端,可谓极盛。”二人指出了韩愈为变革唐风、开启宋调的关键所在。姚贾诗风不仅独擅晚唐五代,宋代“九僧”、“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均以学姚贾相号召。特别是南宋中后期,永嘉四灵、江湖诗人开始自觉地对以姚贾为代表的晚唐诗风进行模仿,“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沧浪诗话?诗辨》)《石洲诗话》卷四云:“南渡自四灵以下,皆摹拟姚合、贾岛之流”。四灵对姚贾推崇备至,赵紫芝甚至在选唐人诗作时别于《众妙集》之外另选姚合、贾岛二人诗为《二妙集》,“赵昌父选贾岛、姚合为《二妙集》,贾八十一首,姚一百二十一首。”(《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四)通过江湖诗人的自觉学习和积极倡导,特别是《二妙集》的编纂和传播,姚贾诗风迅速蔓延,学习姚贾成为南宋后期诗坛上的主导潮流。刘克庄称:“旧至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 ”(《题蔡炷主簿诗卷》,《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6)此时姚合与贾岛作为晚唐诗风的代表,已经成为南宋后期众多诗人的共识,诗人们在摩习之时也往往对二人并行不废,其中许多诗人颇能得姚贾之神韵。宋后,明代以钟、谭为代表的“竟陵派”,直至清代的“高密派”和“同光体”诗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师法姚贾。姚贾在身后的一千多年里,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总的来讲,相对于姚合,韩孟对贾岛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尽管贾岛日后与姚合携手别开天地、另创家门,但究其门径主要还是韩孟二公。姚贾在“穷苦之言”的歌咏内容、以丑为美的审美心理、苦吟励炼的创作态度、以文为诗的写作倾向、奇峭瘦硬的风格体貌、标新立异的开拓精神等方面均受韩孟诸人的浸染。在晚唐诗坛,姚贾可以说是较为系统地继承了韩孟诗歌的精粹,并使韩孟所开创的事业得以延伸。但姚贾之所以为姚贾,能于晚唐独树一帜,其创新变革之处则更为突出,在创作思想上变元和年间重功利思想为为艺术而艺术倾向;题材上,由社会人生转为自我关注;交游方式上,变韩孟的以文章道德相依托为姚贾以诗艺切磋为纽带,关系更加疏散自由;诗歌体裁上,变五古为五律,并蔓延晚唐;风格上,变瘦硬为清幽,变奇险为平淡,姚贾诗歌从整体上向平易处发展,与韩孟分道扬镳;格局上,由外张变为内敛,气格局促,诗料狭小,变以才力为诗为以意味为诗。姚贾的种种努力和变革使姚贾诗风最终形成了独有的质性,上承大历韩白,下启晚唐五季,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法度。
注释:
①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八《贾忤旨》:“贾又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公卿恶之,与礼闱议之,奏岛与平曾等风狂,挠扰贡院,是时逐出关外,号为‘十恶'。”
②《诗话总龟》卷三九、《唐诗纪事》卷四十皆言於兴化凿池种竹、起台榭者为裴晋公度,从文意上讲应是。
③施蛰存先生认为贾岛在贬斥之前可能官职高于主簿,故言贬斥。参见《唐诗百话》,第45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宋人亦为之曲解,以为唐代举子地位较高。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九:“唐贵进士科,故《志》言‘责授长江',如温飞卿亦谪方城尉。当时为乡贡进士,不搏上州刺史则簿尉,固宜谓之‘责授'。若使今世进士得罪而责授簿尉,则唯恐责之不早耳。”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