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问题研究(第3页)

27 次下载 4 页 347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五、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影响

正因为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的定义、特点以及动机都有相似之处,很多企业管理者借以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实施会计舞弊。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准则、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决策判断,对财务报表的不利影响很有限。如果盈余管理转变了会计舞弊,那么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将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将使得企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导致严重的损失。(2)阻碍企业的发展。相比于盈余管理,企业通过会计舞弊更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利益是无法长久的。从长期来看,会计舞弊损害企业的形象,导致信任危机,最终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本以及信贷都将受到沉重的影响。(3)无法实施有效的资源配置。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这表现为:企业的激励机制使得管理者为实现股东的目标而谋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管理者也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而谋求在职期间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管理者会运用盈余管理手段来达到目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过度的追求利益的实现,使得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这将影响到财务报表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导致会计信息失效,降低效率,最终影响资源配置的优化。

六、结论

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和动机,比如都是为个人或者企业获取私利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判断企业对财务报表的修改属于盈余管理还是会计舞弊是很难的。虽然先前的研究并没有提供一个达成共识的框架来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区分会计舞弊和盈余管理主要依靠判断管理者的意图以及是否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之内。但是管理者的意图是很难观测的,除非主动承认他们故意欺骗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事实上,对照会计法律法规更容易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运用需要自己的判断和估计,比如递延税款、坏账以及存货计价方法。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限制条件,这可能会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一旦盈余管理演变成为了会计舞弊,将会对企业的发展、社会资源的配置以及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