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医学创新论文(精选15篇)(第12页)

本文共计507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5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经历了十年的运行实践,改变了以往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状况,成为一门新发展的独立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也获得了同行的认可。

  5.1内容体系改革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教学有理论课、实验课、学生探索性实验和网络课程等形式。本课程对原来零散、重复的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更新、重组,形成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线、多学科设计性综合实验为主体的结构框架,具体内容由“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三部分构成的新课程。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打破了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教学活动为主体的观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由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

  5.2方法体系改革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将实验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主要内容有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介绍,文献综述撰写,常用仪器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等。布置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和实验设计。在大三第一学期的第2-3周进行。之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实验设计。

  第二阶段,分析与综合实验阶段。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做8-10个综合实验,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在学期的最后4周进行。

  第三阶段,探索设计实验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有选择性地实施学生自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挥。此阶段在第一阶段结束后直到学期末,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

  5.3考核体系改革本课程立足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定,改革考试形式,改革传统的理论考试加部分实验操作的方法,实行综合能力考核,将考试改革为:文献综述(30%)+实验设计(30%)+实验操作(10%)+探索性实验操作(30%),以判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使评分统一、公正、合理,制定了综合实验评分标准。课程结束后认真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并按学校要求进行教学档案管理。

  6课程实践考核评价建议

  课程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涉及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实践教学前后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两个方面。前者可准确反映实践教学质量的水平,而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可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进行“三位一体”的总体评估。后者可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间沟通等获得课程实践过程方面的信息,通过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等获得课程实践效果的信息,从而实现较为完整、客观、有效的评价。

  医学创新论文 篇7

  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个医务人员完成医学基础教育后,进入的一种终生的医学教育阶段,它贯穿医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如何使医务人员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断满足社会需要,推动医学事业发展,同时又能使每位医务人员不断吸取多方面营养,不断架构自己新知识与技术体系,实现其人生价值,是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要使继续医学教育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等方面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

  一、继续医学教育观念创新

  继续医学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增减,而应是教育观念上的重新定位。要将培养观念从继承型向能力型、从单一技术型向跨学科复合型、从单纯技术型向提高人文素质型转变,培养融创新能力、医学技术、人文素质为一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务人员,是继续医学教育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针对于传统教育而言,传统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历史价值的昨天教育价值观”。强调历史知识遗产的继承,科学技术成果的系统传授,自然界普遍规律的掌握。在教育过程中,把受教育者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是在发挥着一种“复制”前人的功能。如果要不断推动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不单单是历史文明成果的继承、传授及普遍规律的掌握,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能够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地创新,能主动积极地丰富和超越历史和现实,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能力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