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

本文共计53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

第1篇:多远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的应用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

  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与全身状况及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具有“病因难明、诊断难定、治疗难愈”的特点。该学科涉及到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皮肤病学等多学科,历来是口腔内科教学中的难点。鉴于口腔黏膜病教学的特殊性,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初步探索了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为中心,多媒体、互联网、循证医学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口腔黏膜病的教学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深层次理解知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由于口腔黏膜病学理论知识抽象和枯燥,知识体系复杂,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皮肤病学等多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这一特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在口腔黏膜病的课堂学习中引入了PBL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PBL教学的实施中首先是引入问题,其次为小组讨论,然后为课堂讨论,最后为课堂总结。教师引入问题时,着眼于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及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要求同学查阅教科书和有关资料或相互讨论。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渠道获取资源,多角度、多层面运用知识,充分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总结时,教师应注重综合性、开放性,力求重点、难点、疑点、新点突出,保障讲授的内容少而精,宽而新,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又称病例导入式教学,是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临床病例为主线,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接触“临床患者”,増加理论讲解的真实感,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腔黏膜病病种繁多、形态各异、容易混淆,而且与机体联系密切。如口腔扁平苔藓需与盘状红斑狼疮、白斑、红斑、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苔藓样反应、多形性红斑和迷脂症进行鉴别诊断,而口腔白斑需与白色角化症、白色水肿、白色海绵状痣、迷脂症、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梅毒黏膜斑相鉴别。口腔黏膜病的这一特点増加了其临床诊断难度,甚至被认为是临床诊断中棘手的疑难杂症。为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在口腔黏膜病的临床教学中引入了CBL教学法。为观察CBL的教学效果,将本院40名己学习白斑及相关疾病基础知识的4年级学生随机分为CBL和LBL(lecture-basedlearning)两组,每组20名。CBL组的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收集了白斑的临床病例,设计了由易到难的系列问题,分3个阶段逐级发给学生进行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分小组讨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互动总结,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完成白斑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于LBL组,教师将口腔白斑的大纲提要,如白斑的定义、发病率、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恶变率、治疗及预后等发给学生进行预习,然后按提纲内容授课。最后对2组学生进行统一的试题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CBL组的测试成绩[(89.25±6.94)分]高于传统的LBL组[(83.75±7.23)分],且高分(85分及以上}在CBL中的比例(80%)明显高于LBL组(50%)。这提示C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思维并做出正确的临床决断。此外,心理社会因素在口腔黏膜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作用,CBL教学法可引导学生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制订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而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化医学模式。CBL教学法的引入有助于学生主动而高效地学习口腔黏膜病的诊治。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