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3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2口腔黏膜病不易作出明确诊断

  疾病诊断除了对比临床表现外,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甚至进行诊断性治疗。如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断就分为3个阶段,根据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白色斑块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时,就可以作出临时性白斑诊断,如果去除刺激因素3个月后病损仍然存在,可以诊断为白斑。但这仅是临床性诊断,要确诊还需要进行组织学活检。

  1.3口腔黏膜病治疗复杂,治疗药物较多

  有些口腔黏膜病病因明确,如疱瘆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瘆感染所致,治疗方法主要是治疗配合局部治疗;有些口腔黏膜病虽为同一病名,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的病人需要使用免疫增强剂治疗,有的病人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些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需要局部疾病全身治疗,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学生想要掌握诊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各科知识。

2口腔黏膜病学教学现状

  口腔黏膜病共有十大类80多种,知识容量大,很难记忆。传统理论课教学使用粉笔、挂图、投影仪等辅助教学,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授课内容较抽象,学生印象不深。针对口腔黏膜病自身特点,让学生在12学时内掌握这么多内容很难实现,加之口腔医学专科学生在校时间仅3年,学生实习医院或诊所没有专门的口腔黏膜病科,致使实际运用能力不强。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对口腔黏膜病学教学进行改革。

3口腔黏膜病学教学改革措施

  3.1按照学习要求学习

  按照口腔黏膜病学习要求,把口腔黏膜病分为会诊会治、会诊会转诊两大类,重点讲授常见病,如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单纯疱瘆性口炎等,而天疱疮、白斑、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等少见病只要求学生会初步诊断即可。学生按照学习要求有所侧重地学习,重点学习会诊会治类疾病。

  3.2以口腔黏膜病临床常见症状分类学习内容

  改变原有口腔黏膜病学教材中按口腔黏膜病病因分类的课程编排方法,以临床主要表现编排课程。例如:病人主要因口腔黏膜出现溃疡而就诊,按溃疡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溃疡是典型的“红、黄、凹、痛”症状伴有复发史并无全身其他症状,就可以诊断为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如果溃疡呈多而小散在且有复发史,可以诊断为疱瘆样阿弗他溃疡;如果出现溃疡前伴有水疱史并有全身发热症状,结合病人年龄(在2~6岁)可以诊断为口腔黏膜的单纯疱瘆;如果出现溃疡前有外伤病史可诊断为创伤性溃疡;如果溃疡大而深,呈潜掘状,基底较硬,就可怀疑为癌性溃疡。又如唇部肿胀可能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腺性唇炎、肉牙肿性唇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这种课程编排方法便于学生按口腔黏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疾病特点,与临床病症诊断规律相符,能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养成临床思维习惯。

  3.3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后的口腔黏膜病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精品课程学习、实训、见习、实习、网络答疑相结合的立体开放式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理论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方法,在课件中增加临床病例,把病人临床表现、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动态地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丰富、真实、生动,让学生对口腔黏膜病形成直观认识,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求他们参考一些精品课程,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群与教师或同学交流。

  理论内容让学生自学,节省下的学时可用于实训、见习,从而增加学生口腔黏膜病临床学习时间。由于口腔黏膜病门诊量不大,实习、见习又分批进行,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见的病例较少,同时先看病人,然后教师提问,最后写治疗处方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实习前梳理口腔黏膜病特点,分析病理变化,整合知识,让学生以医生角色与病人沟通,可以使学生对疾病形成确切、全面、细致的认识。另外,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将遇到的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实验性治疗结果上传网络进行远程讨论,共同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诊治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把毕业后的教育纳入在校学习中,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