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医学创新论文(精选15篇)(第28页)

本文共计507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3授课的内容

  本课程所授内容是流行病学系全体老师参考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临床专业临床流行病学上课内容通过集体讨论,同时结合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研究表明:内容的安排重点突出,难易适当,学生表现出对此门功课感兴趣,大部分同学认为掌握了该功课的大部分内容,学生认为此课程不同程度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说明《临床流行病学》课程内容设置符合临床专业实践和科研的需要。

  3.4教材选用

  一本好的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的教材是我校刘爱忠教授和黄民主教授主编的《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该书在继承第一版教材的优点上,又有所发展。该书在每章的开篇引入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重点突出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硕士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科,以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线贯穿全书,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本课程选用教材,不管是实用性还是满意度,绝大部分同学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说明选用的教材是合理的。

  3.5学时数

  虽然临床专业《临床流行病学》上课学时数较改革前有所增加,但本次调查结果仍然发现有56%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学时数,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科研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此次《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案例式PBL教学无论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还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是成功的。通过案例式PBL教学,大部分学生反映《临床流行病学》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有大的帮助,学生都对新的教学方法满意,并且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临床流行病学》绝大部分内容。因此,《临床流行病学》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硕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