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论文(精选15篇)(第10页)
本文共计507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1.2创造温馨舒适环境产妇经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变,不仅消耗大量体力,而且要承受其他人无法理解的心理震荡。因此,产妇最需要的即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帮助产妇适应变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3.1.3创造良好家庭氛围产后是产妇情感最脆弱的时候,面临着身份的改变和人生转折,各种精神刺激易被放大化,尤其是孩子的性别、产妇的体型、孩子出生造成的经济问题等。家人则更应该多关心产妇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避免产妇出现驳逆心理。
2.2产后抑郁症治疗
2.2.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确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帮助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目前国外治疗产后抑郁症主要采用心理疗法和艺术疗法,且以心理疗法为主。心理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疗法、非指导性咨询疗法、信息支持疗法等。与国外类似,国内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信息支持疗法、非指导性咨询疗法,但仍处于借鉴阶段。目前,国内关于问题解决疗法的研究有助于治疗产后抑郁症,但人际心理疗法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此外,国内采用的艺术疗法比较单一,且多以音乐治疗为主。
2.2.2药物治疗根据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症效果比较显著,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较轻,有助于尽快缓解病情,减少患者及家庭的痛苦,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疏肝解郁药配合抗抑郁药。邵爱琴等采用帕罗西汀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单纯西药治疗组显著下降。
(2)疏肝养血活血法配合抗抑郁药。王春香等采用疏肝养血活血法辨证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解郁汤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HAMD评分。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3)养心解郁法配合抗抑郁药。朱临萍采用养心解郁汤配合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结果显示帕罗西汀联合养心解郁汤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明显缓解抑郁症状。黄春蕾等将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组加用补心汤,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郑小青将10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组加用天王补心汤加味,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更佳,且复发率明显降低。
2.3心身疾病
2.3.1基本症状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是指主要由心理、社会等因素引起的一类躯体疾病。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异常导致的机体气机紊乱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病机。赵志付认为心身疾病发病首先伤肝,肝心同病,多发展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阳虚证。武成认为情志因素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同时也是症状。
2.3.2心身疾病治疗古代医家治疗心身疾病大多采用纯心理的治疗,但大量普遍的心理疾病必然会导致脏腑病变,因此应强调“心身同治”“心身并调”。何振峰等认为采用一定的心理治疗,可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转变,以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孙爱云提出从脑论治心身疾病,并采用药物同时配合心理疏导以达到治疗目的。张丽萍等提出从脾胃论治心身疾病具有现代科学依据,临证应用亦可取得确切疗效。
3结语
由于产后抑郁症没有突出的临床特征,因此临床上往往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忽视,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治疗。防治产后抑郁症应该立足于中医理论,做到形神并调、心身同治,尽量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促进中医现代化,推进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进程,不断提高中医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以期为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医学创新论文 篇6
1大学生创新理念的提出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大幅度提高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创新理论引入、融合到学校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3]。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产生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精神,是指在解决问题与学习过程中,推动主体运用变化、组合等创新手段进行探索,从而得出创新成果,获得创新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受主体个性特征(如动机、情感、兴趣、态度等)制约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创新能力,概括地说是指提出设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由相关的能力组成,如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是各种能力的组合。我国教育改革要实现教学创新理念就应该从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改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从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教育主要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改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我国高校传统的实验体系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即验证性的教学,无法为这种教学创新理念提供支撑。这种实验教学忽略了实验内容之间的外在逻辑关系,尤其忽略了主体的能动性,以及主体行为手段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因此本身没有自成体系,无法给学生以探索性的思维空间。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校人才,应加强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技术与研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大课堂,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完善策略论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的理工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策略论文(通用6篇)
基层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通信工程建设监理模式创新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体系建设
论LTE无线通信若干关键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楼宇的高层覆盖技术论文
地铁降级备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论文
4G非信令功能无线通信论文
Matlab仿真在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论文
电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探讨的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探讨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探析的论文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
通信仓库管理制度(精选14篇)
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范本(通用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