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医学创新论文(精选15篇)(第15页)

本文共计507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总结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生科研立项全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现场表达能力以及人员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医学生的特点就是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科研项目研究为医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对医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是有着无法比拟的积极的影响。现今社会对医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有文凭会看病,而是要求看好病,能沟通,会创新,综合能力过硬的优秀医学人才。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社会的需要,对医学生的培养需要朝着多元化,创新型发展,这为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戴振东,吴庆宪.大学本科教育中创新意识培育的试验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0):82-85.

  [2]梁瑛琦,金可可,宋张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在医学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5-6.

  [3]王啸东,沈艳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实施与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2,(23):102.

  医学创新论文 篇9

  【摘要】临床医学不仅要求医师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有着充分的判断,还需要医师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患者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诊治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尽快康复。在进行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复合型、全能型人才,将临床能力培养摆在临床教学的核心位置,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因此,开展以临床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临床医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R-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35-01

  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临床医学教育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受教学经费、技术条件、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入职之后,往往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受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高校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学生所要掌握的课业内容较之以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调查发现,国内大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育——临床操作——实习实践”的模式。以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为主,学生通常需要掌握的专业有英语、生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等等,其专业科目多达二十甚至是三十几门,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1]。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书本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听课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必然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效率。虽然该专业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但是考核方式仍然以卷面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背诵。从教师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也会有意识的压缩实践时间,导致学生难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医学院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医德”。近年来,国内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和升级,这固然与医患之间信任缺失,部分家属寻衅滋事有直接关系,也与部分从业医师职业道德不过关,诊治期间缺乏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有一定联系。但是在临床医学教学期间,教师以书本教材或案例为基础,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不能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变化,也就不能在临床实践中采取有效的人文关怀。众所周知,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一方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身体痛苦,另一方面也饱受对疾病恐惧的心理困扰,因此往往表现出情绪烦躁、沉默寡言,甚至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医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就很难确保各项医疗康复工作的正常开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