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医学创新论文(精选15篇)(第17页)

本文共计507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发展现状

  从国内需求来看,人类对健康身体与高质量生活体验的追求一直未曾停歇,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凭借其对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智能化、功能化改善或替换等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全面而广泛的使用。尤其是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近2亿的老龄人口对新型生物医学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在我国,因各种原因而发生身体创伤的人数每年超过数百万,这部分人群也属于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需求人群。因此,自2000年以后,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产业销售逐渐出现大幅度的井喷式增长,以2013年为例,该产业销售额达1200亿美元,这一数据相当于2008年全球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产值,销售额增幅维持27%的高速增长。自2014年以来,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产业规模仍在迅速扩张,并已构建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生物医学材料产业集群区域。从国内外市场竞争来看,我国国内对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生物医学材料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基础是非常薄弱的。从学科自身特点看,新型生物医学材料作为一种高技术附加值的产业,其材料产品研发的知识成本高达总成本的70%,受知识产权保护与专业技术壁垒的影响,很多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研发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水平较高的生物医学材料还需从国外进口使用。近年来,以强生等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发展中不断推进实施并购战略,这些跨国公司凭借其产业集群发展较为集中的优势,掌握了我国国内市场的部分生产、销售份额。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外资跨国公司等强敌环视的不利地位,产业突围还需要不断努力。面对上述现状,考虑到生物医学材料的高技术附加值特点,单个生物医学材料企业单打独斗的研发、销售过程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必须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才能在未来生物医药材料国内国际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发展创新研究

  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的发展已从原有的分散、低水平研发逐渐转型为集中发展、重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产业发展方向上,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方面成效显著。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的培育与塑造离不开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与技术支持,本文从技术创新与政策助力两个角度,探讨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1.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发展创新的技术路径。

  1.1产学研协作,推进技术创新。生物医学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仅仅依靠生物医药材料企业自身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生物医药材料的技术创新又面临着学科交叉复杂,新型材料研发周期长,耗资巨大,对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等问题,这就需要对我国国内新型生物医学材料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通过产学研协作开发方式,优势互补,推进生物医学材料的技术创新。当前,可以利用现有我国国内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的功能体系,为其技术研发提供优质环境。如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生物医学材料企业自身的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协作创新,在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研发方面共同进步,期待收获。近年来,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已成为推动新型生物医学材料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各大高校在新型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研究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均凭借其在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方面的出色表现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合作下的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产学研协作策略,对我国新型生物医药材料及产业的技术创新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2完善技术引进,加强模仿创新。近年来,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对于生物医学材料这种知识密集型产业而言,我国该产业目前的发展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显著差距,尤其在一些高端生物医学材料产品制造方面。基于此,我国当务之急应认清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完善国外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创新谋求更大发展。这不仅符合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技术薄弱,自主研发的`核心能力差的当前国情,而且有利于我国生物医学材料企业或科研单位对引进的行业高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尽快获得其技术的核心要素,加以改良创新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这种通过技术引进而开展模仿创新的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发展的方式,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先进技术,而是立足于我国生物医药材料发展实际,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消化吸收,为我国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产业的技术成熟、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