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教育论文

32 次下载 4 页 635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教育论文

  摘要:

  随着竞争的日渐激烈,人们普遍重视对孩子智商的培养。却忽视了“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幼儿园里,表现出自我为中心、自私、霸道。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对幼儿良好亲社会行为养成的研究。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结合我在工作中的实践,总结出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交往技能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意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同情、关心、分享、合作、助人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心理学家认为,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为了期待外部的奖赏,或为了获得社会赞许,或为了减轻自己相继的内部状态等,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发展心理学家的兴趣,并已成为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方面:

  (一)家庭方面的因素

  如今,现在的家庭结构有核心家庭(两代人)和三代或四代共居的大家庭。子女(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父母的唯一宝贝,他们整天与父辈、祖辈交往,只有亲子、亲孙的纵向关系,而无兄弟姊妹的横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因素。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一般有以下四种:

  第一,溺爱型。

  有的父母过分地爱孩子,为博得孩子的欢心,事事依着孩子。孩子长年累月处于这样一种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不合理的欲望却常常在无原则的纵容下得到满足,因而使孩子养成任性、不讲道理的个性,而且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只知道“获得”,不懂得“付出”。这样的孩子一旦接触社会生活,不是骄横无理、称王称霸,就是束手无策、离群索居。

  第二,放任型。

  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对孩子不加干涉,听其自然,致使孩子不守规矩,没有礼貌,随心所欲地闯乱。

  第三,专制型。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闯祸,总是把孩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不听取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只凭自己的意愿来管孩子。孩子的言行稍不符合他们的意愿就遭呵斥、责怪或禁止孩子的行动,致使孩子缺乏自主性,事事小心、胆怯,不愿也不会与人交往。

  第四,冷淡型。

  因父母离异或父母工作忙等原因,孩子有了父母也没有人关心,使孩子的正常需求和愿望得不到满足,体会不到相互关爱,得不到应得的爱和教育,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孩子嫉妒心强,不愿意与别人相互关爱、合作,性格孤僻,攻击性行为强,长大后在社会上犯罪率高。家长们逐渐淡漠了“良好的品德行为”对人的价值的体现是何等重要,引导他们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少之又少。所以,在幼儿园里,有些孩子出现了一些反社会行为也叫消极的社会行为。孩子与同伴之间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宽容、分享、合作、助人等意识,甚至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别人如果打了你,一定要还给他”,存在“打要还手,骂要还口”。在孩子和家长的意识和思维中,几乎从来没有想到去“合作、分享、助人、宽容”等。

  (二)社会方面的因素

  在价值多元化与价值意识的差异中,一味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在考试体制中单凭考试科目的成绩决定一切的、智育第一的价值观念,使人们丧失了把儿童培养成怎样的人的方向性,从而过早地对幼儿进行智育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方面的教育。此外,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大部分家庭都住进了楼房,单元独门的住房环境限制了邻里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减少了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机会。国内有关研究发现,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由于同伴之间地位平等、能力接近、兴趣一致,因此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做出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