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的发表及相关问题漫谈(第7页)
69 次下载 12 页 2119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六、总编的作用
(一)总编作用的一般讨论
总编是干什么的?简单谈几点,第一是把握期刊的政治或学术方向。你不要认为这是大话,这不是大话,其实你到了那个位置才深刻地认识到政治方向是比学术方向更重要的。因为你要对期刊的社会影响、对在这里上班的人的现在和未来负责任。你要是发一篇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这个刊物可能就被封掉了,这个期刊号就吊销了。所以尽管我不是唱高调的人,但落实到具体事情的责任时候,它的政治因素是十分敏感和十分明确的。中国法学会党组要你去管这个事,首先要你政治上是可靠的,文章不能出政治错误;其次是学术方向往哪走,是实用主义是向实践走,还是向西方化走,是更多地搞经院主义还是更多地搞田园调查,这是主编要把握的发展方向。就是说你把它塑造成什么样的刊物、有什么样的品味。这不是一篇文章能解决的事情,是你发许多文章所建立起来的学术方向。比如说刑法,最近两三年,许多大牌教授的文章都被退过一次、两次。这些人跟我私交都很好,应该是说同年龄组里面的好朋友,但是都反复被退。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不再被退了。退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我认为学术方向是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经常搞一个日本、德国的什么问题来讨论,谁谁怎么说的,我要怎么说,搞成一个小圈子。这个小圈子呢,你引用他的,他引用你的,相互引用,搞得貌似还很有学问,文章的引用率还很高。但我觉得这完全不是中国法学发展的方向。日本、德国所面临的刑法问题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是基本不一样的,人家的学术很发展、制度很健全,没有什么新东西、没什么大的话题,所以才去讨论那些细微末节的和过分技术化的问题;而今天中国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处在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刑事法律问题都是非常大的、严峻的、严肃的问题。这些大的刑事政策问题不去讨论,去讨论细枝末节的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帮助?通过长达两三年的退稿,就是特意要去改变学术发展方向。近一年多来刑法学术方向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有人写文章讨论三要件还是四要件,这与刑法条文、与刑事案件的审理有什么关系?基本上没有,也可能有,也许一百万中有一个。九十九万多个不去讨论,讨论一个干什么?所以这涉及到塑造学术发展方向的问题。刑法学很典型,其他的部门也有类似问题。
(二)制定和执行工作规则
还有是制定和执行制度规则,比如我们制定了署名规则、隔年规则等等。我上任后搞了十几个规则,有些是过去就有的,我给修改了;有些是过去执行不力的现在执行有力了。这样在有规则的环境中大家工作很轻松,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是人大的全职教授,每学期都是完成课时的,没有要求给我减少,但是我没有感觉比别人忙很多。虽然杂志社要去上班,但是按规则做。只有规则不清楚有问题时候,当领导的才忙。
(三)接受和处理复议申请
接受或处理复议申请。刚才说过,两种情况一是作者二是责任编辑提出复议,责任编辑复议都是很少的,作者也不多每年一般都超不过两三个。提出来之后我会认真地把这篇文章从头至尾看一遍,很多文章直到发的时候我都没有看,因为它一路顺风过来,匿名评审两个三个都是给的一等,我看没有用个的,一般不怎么看初审文章,只在清样排出来之后我才看,看的主要是政治方向。所以我不会像朱大旗教授那么累,每篇文章都要反复看。
(四)约稿和确定重点选题
再有约稿和确定重点选题。约稿后面会专门提。重点选题也就是焦点话题,每年会开一次编委会决定下一年各期的焦点话题。
(五)终审稿件
终审稿件,主要是对匿名评审通过的稿件做出最终判断,匿名评审通过就有决定哪些要用,哪些着急用,要去确定目录。确定目录只能在匿名评审通过的稿件和自己约稿的稿件中间选,没通过的不能选,或匿名评审分歧较大的一般不能马上选,要让他去修改,或者把反对观点、意见比较强烈的观点告诉他,让他去参考。但是如果匿名评审两个人的意见都比较差,那就没有必要告诉他,就只是说我们最近稿子挺多的,你看是不是另请高明。因为你已经决定不用那篇文章了,就没有必要告诉他为什么不用;只有文章我们还是想用的,但是提出来很多不同的意见,你如何来认识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看看有没有值得参考的地方。之所以我们把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发给你,毫无疑问我们是认为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是有合理性的,我才会把他的意见发给你,如果他完全没有合理性,我们也用不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