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审计论文(汇编15篇)(第19页)

169 次下载 25 页 4393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较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这并不代表内部控制审计不重要,相反,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企业自我完善内控体系,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内控审计制度,探索科学的内控审计方法,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内部审计论文12

  价值型审计机构、复合型审计人才是企业组织对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战略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以往的纠错查弊,突破传统的财务监管,将内部审计的资源和技能与企业经营战略融通结合,增加组织价值。

  一、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瓶颈分析

  当前,内部审计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理念未跟进时代要求

  大部分企业不能及时跟进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即赋予内部审计“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新职责,不能全面把握审计“跟进”的内涵与实质,较多仍停留在原有工作层次和标准上,甚至应付领导的工作安排,很少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等热点及中心工作,主动出击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出血点,造成内部审计地位难以提高,审计增加价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审计队伍未得到有效优化

  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知识、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理念滞后,更新缓慢,表现出“审计新手”缺乏锻炼平台,“老审计”技能又不能适应新的监管形势要求,审计队伍缺乏活力,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内审工作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三)审计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善

  由于内部审计宣传不到位,个别企业的高管层或业务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或理解偏差,认为审计就是消防队,哪里起火去哪里,甚至认为审计部门就是履行一下监管程序,很少让内部审计涉足公司经营管理、内部治理、风险管控等领域。这与我国引入现代内部审计的时间相对较短、对现代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导致内部审计长时期停留在传统内部审计的阴影之下,更有甚者把内部审计简单地看成是查账。笔者认为,若审计工作环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就会长期制约审计工作的发展,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审计的成果就不能得到认同,审计的效果也就不佳。

  二、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实现方式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重要的监督管理部门之一,其审计行为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控制的再控制。

  (一)正确处理控制与服务的关系

  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内审机构及其人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审计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正确处理好控制与服务的关系。(1)审计机构及人员要正确定位,摆正位置,明确界定好审计机构及人员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2)正确认识审计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把握好成本效益原则,同时也要做到管好管住不管死、管理无情操作有情。(3)正确把控好服务领域,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操作实行全方位服务,对企业各流程控制点和相关风险实施有效防范,类似于“免疫系统”中的全方位体检与透视。

  (二)加速审计队伍的职能转换

  鉴于一些企业内审部门因受现人员知识结构、行动惯性的制约发展因素,与企业战略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断层,审计工作缺乏前瞻性、创新性及高附加值的审计成果信息,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加速内审人员队伍的职能转变。(1)把好新进人员的入口关,内审人员的来源直接决定了其专业素质和可塑性以及内审机构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循序渐进式地推行内审人员职业资质准入机制。(2)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结构,财经、生产、技术及IT人员比例,应尽可能保持合理结构,充分发挥审计团队的整体效能。(3)引导内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加强风险治理、因素分析等前沿理念的掌握和运用,提高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4)开展审计内部问责及适当的奖惩活动,促使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审计项目的管理中去,利用审计这把“双刃剑”,稳步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