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贡献与影响论文

本文共计30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贡献与影响论文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其鲜明的批评风格和丰硕的实践成果,形成女性主义的批评队伍,确立女性文学的历史地位,改变文学研究的视野格局,启发两性关系的意识思考。不论是对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内部建设,还是对中国整个文学研究界乃至人的观念意识领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都以其卓越的实践,作出重要贡献,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个特色鲜明的学术领域和学术思潮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发展长足,不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批评品质与风格,且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批评者以其卓越的文学研究实绩,不论是对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内部建设,还是对中国整个的文学研究界乃至人的观念意识领域,都作出重要贡献,产生了深刻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贡献与影响论文

一、形成女性主义的批评队伍

  经过不懈发展,在文化研究界、文学评论界涌现出一大批专治女性主义文化与文学批评或借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与方法,观照中国文化与文学现象的、作家作品的女性学者,如朱虹、孟悦、戴锦华、陈顺馨、王绯、刘慧英、李小江、盛英、乔以钢、林丹娅及徐坤等。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形成规模和影响提供了主体和基础力量。经过她们的辛勤耕耘,一批笔锋犀利、别开生面的代表性批评著作相继问世,如《浮出历史地表》《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与性别》《双调夜行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等。这些文本实践,不仅体现出域外文论解决本土问题的巨大能力,而且为一种外来文论在本土获得“有效生存”提供了成功范本。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一批评队伍中,并不只有女性孤军奋战,相当一批在文坛有影响力的男性学者加盟女性文学研究领域,如王逢振、康正果、南帆、孟繁华、叶舒宪、陈俊涛、林树明和孙绍先等,他们与女性学者并肩作战,为这一批评模式在中国扎根开花,冲击漫长的封建男权意识所占领的文化领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二、确立女性文学的历史地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一项突出建设是重写文学史,挖掘被压抑在历史地表之下的女性文学传统。在对20世纪女性文学所进行的梳理工作中,对现代女作家及其创作的研究成绩最为显著。其中有的女作家在以往的'文学史上虽被提及,但因囿于传统思想框架,研究未能充分展开,新时期以来相关方面的探讨大为深入,如对冰心、庐隐、丁玲、萧红等现代女性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及其创作的研究。更多的是一些曾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处于文学史边缘的女性作家,如陈衡哲、石评梅、陆晶清、陈学昭、白薇、苏雪林、凌叔华、谢冰莹、关露、葛琴、胡兰畦、白朗、罗洪、安娥、赵清阁、郁茹、袁昌英、沉樱、林徽因、方令孺、沈祖芬、罗淑、胡子樱、李伯钊、颜一烟、莫耶、曾克、袁静、陈敬容及郑敏等,近年来得以进入研究视野,被评论界所注重,被读者所认识。在挖掘女性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勾勒出第一高峰期,崛起于五四时期,20世纪30年代是变奏期,50、60年代是隐性期,新时期形成第二高峰期,20世纪90年代更趋本性化和私化的这样一条现当代女性文学史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白,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修正了人们传统目光中的文学版图,调整长期以来的男性霸权主导下女性文学所处的边缘性位置,使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缺席”与“缄默”成为历史陈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传播与广泛影响亦成为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写作全面繁荣的重要背景,影响了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发展,以其越来越强盛的声势促进了诸多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萌动与显现,促成了作家对女性与社会、女性与男性关系的思考由自发走向自觉,以及姐妹亲情、女性家族谱系、身体写作等一系列崭新主题的出现,为当代女性写作构造提供有力工具,使众多女性文学创作洋溢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文学的色彩。这些具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作家的群体涌现及性别意识在文学文本中的贯彻和张扬,构成了对男性文学及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传统的现实而强大的消解之势,改变着当下文学创作的话语格局。同时,批评家在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批评实践的过程中,对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内涵、特征等有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性建设。如前述对“女性文学”“女性写作”等重要概念的探讨均引发自对具体文学现象或作品的批评过程中,这样就使理论构建基于具体批评实践而展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它偏离中国实际和空洞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