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贡献与影响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0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改变文学研究的视野格局

  女性主义批评实践实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中国学者的文学研究、批评观念和方法产生强有力的渗透,“女性主义”,以及专门的“女性文学”“女性写作”等概念逐渐进入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为标志的中国主流评价体系,成为文学研究界接纳与关注的对象。通过这种实践,性别立场和视角作为一个新层面和维度,被成功引入中国的文学批评与研究,参与对传统文学史和批评方法的质疑与重审。从文学史看,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陈传才的《中国当代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等专著或教材均将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写作,以及它们所受到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文学观念的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进行论述。女性文学开始作为一个分支载入文学史册。文论方面,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盛宁的《二十世纪美国文论》朱立元、李均主编《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等重要理论研究专著或教材,都辟有专章着重介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著作、理论主张等。这标志着女性主义批评开始走出个人兴趣研究的局限,在更大的公共空间获得一席之地。文学研究界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注与接纳,充分证明了其为中国的批评理论提供了从方法论到文艺思维的新启示,有效参与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走向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为构建一种新的文学文化格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感受20世纪文艺学和美学所处的方法变革的大文化语境,对本体命运进行反思,对人与世界的关系重新解读。

四、启发两性关系的意识思考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通过倡导创造体现独立人格的女性文学形象,理性研究女性的类解放和个体解放的关系,对女性世界的限定等大量卓有成效的批评实践,有力地传播了女性平等、独立、解放的观念,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意识形成较大的冲击扭转作用。对女性文学批评在文化实践意义上所做的贡献,诚如林丹娅在《女性话语的文学境遇》中所言,相对有史以来既成的男权话语体系而言,女性主义话语也许不成“体系”,但她提供了“有别于他类的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的崭新视野,是开启、帮助、推动人们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一个有效思路。女性主义话语在中国文学及其它学科领域里的渗透,不仅表明了她的被需要,同时也表明人们改善自我,争取性别平等,更文明地生活的决心。”由此可见,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在对帮助女性很好地认识自己,促进男性重新认识女性,两性共同思考两性关系,推动女性精神层面的解放和本民族文化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者通过不懈的文本实践,将女性视角成功地植入到文学阅读中,达到了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批判的目的。从而为女性能自由呼吸、真实做人清理出一片话语空间,也为男性能超越自我性别的主体局限性提供一种反思视角,促进两性平等对话、和谐共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