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审计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452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审计队伍的建设

  内部审计人员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于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把自己停留在以前的老观念上,把自己摆在监督者位置,现代的审计要求的是一个服务者的身份,树立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服务一线临床人员,服务医院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会计和审计的专业知识,要熟知宏观经济、法律、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等多种知识和技能,必要时还要应审计需求对个别专业进行突击进修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经过实践锻炼才能逐步成才。

  综上所述,医院内部审计是保障医院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利工具。随着医院管理层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提高,在广大医疗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不断积极努力下,相信在将来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在控制风险、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在可持续发展发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论文(第16页)11

  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多元化趋势明显。因此,审计风险管理越显重要,这是审计从业人员应该面对的问题。笔者就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做一些探讨。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从企业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角度讲,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审计失察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经济活动本身存在违法违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且受业务复杂程度、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案、审计成本、审计经验、审计技术、人员时间等因素影响,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些问题,造成审计评价和审计意见不当。相对于社会中介审计和注册审计师,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主要有内外环境两方面因素:

  (一)内部成因

  审计理念及方式方法滞后。现代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增值为目标的现代内部审计模式。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理念思路相对落后,审计方式方法缺乏改进创新,思路老、方法旧,仍局限于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以合规性、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审计模式,是事后的、非全过程的审计,忽视了审计风险的存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主要是审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职业态度不谨慎。这些成因决定了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业务环节质量不高,导致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评价不当,从而引发审计风险。特别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风险有着更大的影响。如果审计人员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审计所取得的证据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可靠性差,审计结论也就不一定客观准确,审计风险也就可能发生。另外,审计操作程序不规范,存在缺陷,审计方法不科学、不合理,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流程操作,审计报告表达不准确、不公允等都会引发审计风险。

  (二)外部成因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一方面,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高层的审计意识增强,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审计的期望值更大,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增强,期待内部审计能发挥更大作用。这样,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治理机制落后、不完善、不科学,会导致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审计成果得不到运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处于可有可无的困境。如此以来,内部审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高,进而造成审计工作质量不高。这也是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企业外部因素。一是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企业经营的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要求内部审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最主要的变化是要求审计思维及时转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更深的层次分析问题,要不断扩展审计范围、丰富审计内容。这就给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合理把握质量,规避风险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审计人员很难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和反映;二是随着市场经济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将更大,面临的责任风险也将更大。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法律法规、准则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标准,这同样会增加风险机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