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审计论文(第19页)

本文共计452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在开始着手本文的写作时,本人曾遇到过疑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中,内部控制风险是重点,还是单纯的审计风险是重点?作者想在此进行尝试,力求解决审计风险中囫囵吞枣的问题,寻求创新.首先,必须针对内部控制风险做出解释,才能更好的找到答案.内部控制风险是阻碍内部控制功能发挥、影响目标实现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失败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的总和.这样的因素很多,总体来讲可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大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内部环境方面: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置、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员工职业道德操守和工作能力;风险评估:包括管理层能否准确识别和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合理评估风险发生频率与破坏性;控制活动:包括内部不相容职务职责权限的划分、人力资源制度的运行;信息与沟通:包括有无畅通的沟通平台和渠道使上下互通信息;监督:包括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是否恰当、有无严格有效地监控、考核评价与监督体系等.一个企业要发挥内部控制功效,就必须从控制和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开始.其次,我们来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根据秦荣生(20xx)的解释.审计风险在系统导向审计时期被列为下面的等式:

  1.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他在文献中将固有风险解释为假设不存在任何内部控制活动时,财务数据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可理解为约束性风险.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发现错报的可能性,可理解为酌量性风险.检查风险区别于上述的两项风险,约束性风险和酌量性风险在内部控制测试环节触发,而检查风险在实质性程序中触发,它是指财务数据产生错报而未被实质性程序发现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在经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审计风险被表达成下列等式:

  2.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数据在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序前就已经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的定义与上文一致.在总结了上面一大段的概念,本文将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做出新的定义.从前文的逻辑来看,假定每个组织内部都有设计与运行内部控制制度,那么系统导向审计阶段的审计风险就可以换算为:审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此时经营风险导向阶段等式中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可以等同于内部控制风险,因为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理论上可以防止重大错报风险的发生.因此可以列出下列等式:

  3.审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有了这个等式,就可以回答前文的疑问.可见,审计风险包括了内部控制风险,审计风险不只是单纯的审计风险,也包括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风险.三、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识别。根据我国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将内部控制审计归纳为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指引中明确指出,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要同时实现下列目标:

  1.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不难看出,以上两点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一些客观存在并影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因素也会导致最后的审计结果.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我将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归纳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

  (一)客观风险

  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因素很多,之前的研究一般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大要素进行分析.而我们在关注这五个要素的同时,也关注控制主体、执行主体以及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说这些客观因素包括:

  1.管理层经营水平与员工素质

  管理层经营能力与员工素质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情况,两者分别属于顶层设计与底层基础.在管理层方面应重点了解单位领导人在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和学历,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以及是否曾经涉嫌违反财经法规、是否有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可能等.也可以适当了解以前年度与管理层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作为对管理层经营水平了解的切入点,全面的深入企业内部.员工方面,他们是制度执行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决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因此,对于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审查过程中的行为与心理应该加以重视.例如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中,往往会出现工程量变化或者施工方案变化,但是各单位分管领导没有办理工程签证单,导致最后财务无法支付相关工程款的情况.同样的在财务审计过程中,报销环节出现的应报未报、虚假报销,不在报销范围反而得以报销的情况数不胜数.这些无不反映了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欠缺以及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现状.2.行业背景与相关政策法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