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试论从教给学生到教会学生的思维方式(第4页)

本文共计69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新课标的要求归纳起来为六个字,备好、教好、教会,从单元设计、学情了解、课堂组织、双边活动、过程与结果评价都有很详细的要求,非常科学也非常实在。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从教给到教会是学习的内化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内化与建构是从教给到教会的目标,是从教给到教会的全面目的。一些教学的失败,其原因在于教学过程没有致力于完成内化和建构的任务。    
 从教给到教会,标志着学生主体从知识的拥有到知识应用的转化,也标志着学习能力的的内化,是学生将教师所传授知识与过程转化成心智操作和心智能力,并成为稳定个性特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表明学生不再需要教师的提示,而是在学生的自我意识甚至潜意识的监控下,自发地运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过程;表明学生在面临新的学习情景时,不仅自己能够使用知识和能力,而且能够根据学习情景的新特点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调整和改变。
 构建从教给到教会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两个维度去思考:教师监控与学生监控、有意识监控与潜意识监控。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形存在四种方式或四种水平:A.教师的潜意识监控;B.教师的有意识监控;C.学生的有意识监控;D.学生的潜意识监控,因此,从教给学生到教会学生的心理机制可能出现6种教学的状态:
 1.教师的潜意识监控。教学最初状态下,教师对凭借以往经验和习惯,想当然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判断,学生也凭借以往的学习习惯跟随教师学习,教学只是教给而没有教会。   
 2.教师的有意识监控。通过教学互动,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比较准确调整,即时调整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意识地接受教师的教给,但还不是自我意识的活动,处在被动的局面。  
 3.学生有意识监控。学生提醒自己,有意识地、自觉地、专心地跟随教师的教学,学习处于主动状态。   
 4.学生潜意识监控。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融为一体,学生忘记了自我的存在,进入潜意识的学习状态,教师教给的完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   
 5.学生有意识使用。在完成作业时,学生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学到的知识。   
 6.学生潜意识使用。知识已经内化为能力,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习惯性地选择与使用学的的知识与能力。
 以此为依据,我们大胆构建一个从教给到教会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知识内化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由以下环节构成:   
 第1步:教师激活学生的兴趣。强调不仅教给,更重要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会的重要性,提示从教给到教会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第2步:教师展示知识。教师已适合学习学习的方式,展示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说明该知识的使用条件、理由、范围等条件性知识,并示范如何使用。   
 第3步: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同类课题。教师呈现同类学习材料,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该材料的学习。   
 第4步:应用效果的反馈。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过程中,教师或同伴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并且做应用总结。   
 第5步:学生在异类作业中迁移使用所学知识。教师提供异类作业材料,学生独立地把所学知识与方法用于该材料学习。教师不再进行现场指导,只是事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总结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迁移。 
 
 从教给到教会的教学思考: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同时还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有人说“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教不好的学生”;还有人说,一部分学生可以教会,但有一部分学生肯定教不会。
 我们的思考是:
 1.从教育理念上,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所有的学生都是可教的。陈鹤琴、霍懋征,任小艾等众多的教育名家都信奉这种教育信念,我们每一个教师也应该把它当作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追求,强调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决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2.从教育评价上,不仅要有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是唯一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更要有发展性评价标准,要有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标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