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译唐诗简析中国酒文化信息的再现与失落(第4页)
40 次下载 5 页 754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作家梁晓声在《壶边天》一文谈到了西方的酒文化,他说: 我认为中国人,西方人对醉的认定使用不同的标一尺。其实西方人也知道酒到微晾最能助谈,诗人贺拉斯说:‘酒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一杯在手,谁不谈吐风生?!’但多数西方人只知牛饮,只求酩配一醉,不能领会微晾之境界的乐趣,不懂得像中国人那样,‘一杯醉露抿入口,千颗珍珠滚入喉’。溢香、喷香、留香,三香皆存,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全。
由于西方对酒的牛饮方式,西方人不知“浅斟低唱”的微醇之味,中国的老话“酒能养性,仙家饮之”,也难以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难怪Fletcher在“非关养性灵”时,不能理解“养”的深层内涵。受译国酒文化的影响,译者认为“昏饮”则是无节制地狂饮,之后则是烂醉如泥,或使酒骂座,或呕吐狼藉、丑态百出。译者的这种想法也反映在对该诗标题的翻译上,对此,吕叔湘先生指出:“译诗用Debauch酗酒)做题,大谬”。基于这种理解,Fletcher选用drown(淹没)来翻译“养”,因而英译文的第二句意为“我们埋没了我们的智慧又何妨?”,这完全误解了原诗的本意,使得“酒能养性灵”这一文化信息在该诗的英译文中完全失落了。
(6)送元二使安西 A Song at Weicheng
王维Wang Wei
渭城朝雨港轻尘,A morning rain has settled the dust in Weicheng,
客舍青青柳色新。Willows,are green again in tavern dooryard…
劝君更尽一杯酒,Wait till we empty one more cup-
西出阳关无故人。West of Yang Gate there’ll be no old friends.
Bynner
由于中国文化的集体取向,中国人一贯敦于友谊。远客相逢要置酒洗尘,久别要杯酒话旧,送行要设盏饯别,以示对友谊的珍惜。无论是“接风酒”、“洗尘酒”还是“送别酒”,
中国自古就有敬酒劝酒的做法。敬酒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之意,一般被敬方年长或地位较高。劝酒一般发生在社会地位相当的朋友或主客之间,表达劝酒者对对方的一片诚心或主人对客人的好客之意。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王维为送故友去新疆安西而作,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对于战争的残酷,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是相当了解的,“古来征战几人回”啊!诗人清楚地知道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因而,“劝君更尽一杯酒”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在这一特定的中,诗中“劝”实际意为敬酒,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深情和敬仰之情。“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道出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也向世人讲述了朋友令人肃然起敬的勇敢行为。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得名。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重要关隘。在盛唐人心中,从军或出使阳关,是一种壮举。在中国文化里,“西出阳关”带给人们的文化信息是壮士出征遥远、广裹的大漠,其行为之高尚,实乃可歌可泣。这种文化意象的产生源于群体取向的汉文化。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远离亲人、家乡,到荒凉的、文明落后的大漠为朝廷工作,是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流芳千古的佳话。“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飘忽不定紧紧地揉合在一起了,而且还成了一种文化意象,表达了人们对朋友的敬重,对友谊的珍惜,对分别的惆怅。
在Bynner的译诗中,wait(等待)替代了原诗中的“劝”,而且Bynner将原诗第三行劝酒者的口吻改成了“我们”的口气,因而译文第三句就成了“且等我们再喝完这杯”。本族者在读此句时,这盏酒所代表的“惜别、敬意、珍重、祝愿”不会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此外,阳关按音译、意译法结合的原则,译为“Yang Gate"。由于不熟悉中国,“西出阳关”会被英语本族者简单解为“某地之西”,阳关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已。因而他们对此诗的感受和中国人的感受迥然不同,原诗中依依惜别,荡气回肠的场面在此译文中荡然无存。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教育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