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1 次下载 页 385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研究对象方面,选取沈阳市某公立幼儿园中班幼儿和教师,包括幼儿13人(男孩7人、女孩6人)、教师2人(均为女性)。在研究方法与程序上,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沈阳某公立幼儿园中班每周三的创意美术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在特定时间段发生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包括教师授课与幼儿操作的时间分配、幼儿人数、提问举手的次数、每次互动过程中被观察者的每一个表情、行为与话语),共观察8次。通过录像的方式完整记录了8次创意美术活动,并对录像进行编码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基本特点

  1.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时间分配本研究共观察8次创意美术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5分钟,总活动时间为120分钟。对观察分析发现,在120分钟的活动中,教师讲课的时间为26分钟,占总时间的21.67﹪;幼儿操作的时间为94分钟,占总时间的78.33﹪,这一分布情况表明,在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占主导地位。

  2.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提问类型提问类型包括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而封闭式提问是指提出的答案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数据分析发现,8次活动共提问50次,其中开放式提问为4次,占总量的8%,封闭式提问46次,占总量的92%。可见,在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封闭式提问。在封闭式提问中,教师是主体,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它要求幼儿朝着教师预设好的方向去思考,幼儿只需回忆所学知识或生活中的简单常识或具体事实就可以回答。

  3.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行为类型美术活动中总共观察到86次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其中,由教师作为施动者、幼儿作为受动者的互动事件的数量为66次,占总量的76.7%,而幼儿作为施动者、教师作为受动者的互动事件有20次,占总量的23.3%。教师开启的互动明显多于幼儿开启的互动,这一分布情况表明,虽然教师与幼儿同样、同时为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彼此共同经历着互动的全部过程,但是由教师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数量却明显多于幼儿作为施动者的事件,幼儿在与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充当的是一个等待互动的角色。

  4.美术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8次创意美术活动中,有6次为教师示范,即采用“教师引出主题教师讲解主题教师示范幼儿练习作画讲评”为主的教学模式;仅有2次为幼儿自由创作。教师示范为主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获得较规范、系统的技能,画面更漂亮,使幼儿画得更规则。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

  (1)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幼儿盲目模仿老师,以为教师的简笔画示范就是自己所要表达物体的本来面目,使儿童刻意同一,不动脑筋地照搬,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活跃性,不利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2)由于幼儿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技能的掌握有快有慢、有好有差,教师示范讲解过难会使大部分幼儿画不好、产生畏难情绪,过于简单又不利于大部分幼儿水平的提高。

  (二)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模式

  根据师幼互动行为主体在行为中所展示的角色认知倾向,将师幼互动模式分为倾斜模式和平行模式。前者的互动行为是指教师(幼儿)把自己的角色选定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把对方的角色规定为受教育者(教育者)时所实施的带有明显的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倾向的互动行为。平行模式的师幼互动行为是指教师与幼儿在参与互动时均把自己及对方的角色确立为非教育者或非受教育者上面,双方在行为往来中的地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彼此在“平视”对方的前提下所实施的互动行为。观察发现,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典型互动行为多为倾斜模式,见图1。具体表现举例见表1。在此种行为模式中,教师与幼儿的地位不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而是一方在上、另一方在下,带有明显的倾斜性质。在互动进程中,教师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俯视”着幼儿,幼儿以受教育者、被管理者的身份“仰视”着教师[6]。这种分布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开启互动行为方面不仅力量不均,在过程中也存在着地位高低的区别。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而不应该出现谁成为主要的控制者的情况。

阅读全文